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古人对动物的几个误解

发布者: wxc | 发布时间: 2008-9-20 07:58| 查看数: 2345| 评论数: 4|

一、螟蛉之子

典故出自《诗经.小雅》:“螟蛉有子,蜾赢负之。”意思是说蜾赢是没有生育能力的,就把螟蛉抢去当孩子养。找了一下它们的图片,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细腰蜂,两者模样还是挺像的。古人看到蜾赢常亲切地抱着小小的螟蛉放在窝里,若干时间出来的还是蜾赢,就猜想是蜾赢含辛茹苦把螟蛉养大,当成了自己孩子。因此古人就把“螟蛉子”衍化成义子,这个称呼时至今日还仍有使用。

南北朝时有个医学家叫陶弘景,他找到一窝蜾蠃,发现蜾蠃把螟蛉抱回去后,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原来螟蛉不是义子,而是用作蜾蠃后代的食物,方才揭开了这个谜题。

二,金蝉饮露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上面引用的是李商隐的《蝉》,在古人眼中,蝉生性高洁,不食人间烟火,饮露而生。但实际上蝉是靠汲取树汁而生,并在树枝里面产卵,产卵的树枝因而干枯断裂,卵因而得以化为成虫钻入地下,至于其地下生活,相信不少人看过法布尔的《昆虫记》,就不再赘述了。

三,杜鹃啼血

关于杜鹃的传说,来自古蜀国的帝王杜宇,客死他乡之后,魂魄化为杜鹃,叫声凄厉,很像“不如归去”,因此李商隐的诗中称“庄生晓梦迷蝴喋,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在古人诗词中出现频率非常之高,多跟思乡而不能归有关。在古人眼中,杜鹃常啼至流血,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如果让传说继续一下,杜鹃的血滴到花上,因此便产生了杜鹃花,亦即映山红。

至于古人为何误解杜鹃会啼血,多半跟杜鹃嘴里面是血红色有关的.

最新评论

cici520ff 发表于 2008-9-20 12:36:32
诗歌也是艺术,艺术取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
cici520ff 发表于 2008-9-20 12:36:54
太现实就米意境了
冥天人 发表于 2008-9-21 00:59:28
艺术和现实差距好大!!!
drak 发表于 2008-9-21 08:55:17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