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当孩子经常说“随便”,家长一定要小心,那可能是娃在“求救”

发布者: enfamily | 发布时间: 2025-11-24 11:19| 查看数: 74| 评论数: 0|

当孩子经常说“随便”,父母一定要当心。

这不是孩子叛逆,可能是在向你“求救”。

父母的第一反应,很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01

为什么孩子经常说“随便”

前不久,有朋友抱怨:

我每次问女儿的意见,她都说“随便”,但告诉她具体怎么做的时候,她又不停否定,问她要到底要怎样,她又开始说“随便”,每次都气得我七窍生烟!

我不止听过一位家长抱怨过孩子喜欢用“随便”搪塞父母。

可孩子们到底为什么这么做呢?

我希望听听孩子的想法。

于是我把这个话题发到了网上,不到1小时,就收到了十几条孩子的“控诉”。

我从头看到尾发现,孩子总说“随便”,其实有三大隐情,而且各个扎心。

01

要求总是被否定

一个孩子说:

昨天我妈说给我买零食,随便买。

我说我要糖,我妈说不行。

那我买薯片,不行!

蜜饯?我妈还是说不行。

我干脆不买了,结果她又问我:“为什么不买,不买就走!”

呵呵…我为什么不买?做父母的心里真没数吗?

这不行那不行,小超市里就只有这些东西,我还能买什么?

这种事情每次都很无语。

现在不管我妈问什么,我都直接以随便解决。

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困惑。

父母表面上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但实际上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孩子的选择一旦不符合预期,就会被否定。

久而久之,孩子除了说“随便”,还能说什么呢?

反正我的想法都是没用的,最后还是要听爸妈的。

要求总是被否定的孩子,会逐渐变得“佛系”,不愿去思考,也放弃了为自己争取的机会的意愿。

时间久了,那个总说“随便”的孩子,也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对周围的事情不再有好奇心,甚至会变得不自信。



02

父母给的问题太“大”了

有的孩子不是没主见,而是父母给的问题太“大”了,他不知道怎么做决定,就直接说随便了。

一个幼儿园小朋友发来语音说:

我妈老问我吃什么,我也不知道那叫什么。

而且,天天问,我确实不知道吃什么,就说随便。

然后她就做她喜欢吃的,我不爱吃,不想吃,她就一整天数落我。

有些问题对大人来说很好回答,但对于认知有限的孩子来说,哪怕是小到饭菜,他可能也叫不出名字。



03

经常被包办,失去主见

从小经常被父母包办生活琐事的孩子,往往不会做选择。

一位大朋友留言:

我小时候不会选东西。每次大人问我要不要吃好吃的,我都说要。

可真带我去选,我又说不知道。这种情况起码持续到三四年级。

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奶奶带我的时候,都是直接拿来给我,只让我选吃或者不吃,从来不会让我去选择吃什么。

直到上初中离开家,必须自己做选择时,才渐渐不再说随便。

父母营造的舒适区,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它确实能帮孩子遮风挡雨,但同时,却也让孩子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3 种沟通方式,激发孩子自主性

当孩子经常说随便,父母先不要着急,也许这正是孩子在用他的方式,向你发出求助信号。

这时,我们不妨先判断下孩子背后的原因,调整下我们的沟通方法。

试试下面这3招,相信你也能收获一个有主见,不“随便”的孩子。

01

别假民主,真否定

既然给了孩子选择的机会,就要尊重他的决定。

如果我们早有答案,那就不要再打着“民主”的幌子让孩子做选择,不妨直接跟孩子商量你的决定。

如果孩子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只要不违背底线、原则,尊重孩子的意见也未尝不可。

当然,如果这个选择会伤害到孩子,或者会影响到他人的利益,那就绝不能妥协。



02

给孩子“有限”的选择

如果判断孩子确实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不妨给孩子具体的答案,引导他做选择。

就拿吃饭来说,问孩子:“想吃什么?”不如问“芹菜和花菜选哪个?”

相比选什么,更重要的是,先让孩子有自己做选择的意识和能力。

03

多给孩子创造选择的机会

平时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尤其是孩子自己的事或他关心的事。

锻炼他学会表达,甚至争论的能力,让他尝到自己做决定的快感。

长大了,就不会为了逃避冲突,一味退让。



“随便”,其实一点都不随便。

这恰恰说明,我们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

也许,每个孩子适合的沟通方式有差异,但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在亲子沟通中必不可少。

我们一起养育有主见,不“随便”的孩子。

本文来自公众微信号:凯叔讲故事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