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答案就藏在大人餐桌上

发布者: qianyuan | 发布时间: 2025-11-17 19:05| 查看数: 27| 评论数: 0|



作为一名儿保医生,我经常被家长问到关于辅食添加的各种问题,比如:

“宝贝什么时候可以添加鸡蛋?”

“有没有辅食添加顺序表可以抄作业?”

“宝宝多大可以吃两餐或三餐?”

“宝宝不给玩具就不吃饭,怎么办?”

“孩子都1岁/2岁了,饮食结构还是很单一,怎么培养对其他食物的兴趣?”

的确,从只吃一口米糊到一日三餐,对于宝贝和家人双方来说,都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经验的过程,是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的重要人生阶段,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需要克服。

今天,我分享一个可以有效解决上面所有疑问、成功培养爱吃饭宝宝的关键锦囊,那就是:

让宝贝和大人一起吃饭!



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恰恰是解决所有辅食难题的核心。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或顺序表,而是一个贯穿辅食添加全程的指导理念。

一旦您开始实践“同桌共餐”,就会发现,关于餐次、食物选择和进食习惯的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进食固体食物是后天培养的技能,而陪伴孩子好好吃饭的爸爸妈妈,就是宝贝们最好的老师哦!

同桌共餐,从“能坐稳”开始

您不需要等待一个特定的月龄才能让宝宝加入家庭餐桌。一旦宝宝能够不费劲地独立靠坐,并能稳定地控制自己的头部时(通常在5-6个月左右),这就是最佳的“入席”信号。

在这个阶段,宝宝即使还什么都不吃,让他们坐在餐椅上旁观家人吃饭,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

他们通过观察大人咀嚼、吞咽和使用餐具,完成了最自然的进食启蒙。这不仅能激发他们对食物的兴趣,更是将他们融入家庭生活节奏、为规律进餐打下基础的第一步。

循序渐进:辅食进阶的自然路径

在“同桌共餐”的大背景下,宝宝的辅食之旅会遵循一个从观察到实践、从简单到多样的自然过程:

1 . 5-6个月:观察与适应期

此阶段重在让宝宝熟悉就餐氛围。

可以让他们一边喝奶(如果奶瓶喂养)一边旁观家庭进餐,也可以试试用勺子轻轻触碰他们的嘴唇,让宝贝适应餐具的感觉,同时,可以观察宝贝是否有张开嘴巴迎合、是否会用舌头顶出勺子。



2 . 6-7个月:开启泥糊期

一旦宝贝的挺舌反应消失,就可以从富含铁的米粉、红肉开始引入辅食了。家人经常吃的食材要优先添加,每3-5天引入一种新食材,尽快多样化。

这有助于帮助宝贝建立胃肠道耐受,减少过敏的风险,所以不要延迟鸡蛋、小麦、鱼虾这些常见食物种类的添加时间(除非医生明确建议您这么做)。

最初的食物质地应该是是滑润、便于吞咽的泥糊状,既可以用小勺子喂,也可以让孩子自己舔舐、吸吮,让他们体验“吃”和‘玩‘的双重乐趣。

如果宝贝的兴趣不大,就结束这一餐,让宝贝喝奶填饱肚子,下一个饭点再试试,不用纠结具体吃了几克或几餐。

3 . 8-9个月:过渡与探索期

这是迈向2餐乃至3餐的关键阶段。

食物质地从泥糊逐渐过渡到软烂的小块,最好以手指食物、而不是稀粥或碎面的形式提供,手指食物不仅可以锻炼宝贝的手眼协调能力,让他们更专注于进食,还能最大程度给宝贝提供成长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和喝奶的冲突也更少。

手指食物泛指一切可以让宝贝自行抓取的食物,先从软烂、可以轻松捏碎的质地开始,如香蕉、炒鸡蛋、发糕、肉饼等。您可以增加逐步食物的量和多样性,并逐渐将餐次增加至每日三餐。

如果宝贝拿起Ta的食物想给您尝尝,请不要拒绝,这些清淡、原味的食物其实更能突出食材本来的味道哦!愉快的分享气氛会让宝贝吃得更多更好。



4 . 10-12个月:自主进食进阶期

此时,宝宝应能很好地融入家庭的三餐节奏,家人也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没有额外糖盐添加的食物,如炒熟的蔬菜、清蒸的排骨鸡翅、米饭、面点、粗粮等,也可使用草本调味料(如孜然、八角、葱姜等)增加食物的风味。餐后或两餐之间,可以安排喝奶或吃水果。

宝贝会边吃、边玩、边探索,可能一开始会弄得一团糟,但这对培养其进食能力、独立性和自信心至关重要;大人可以更多专注于自己的食物,而不是过多干预孩子的进餐行为,发挥好好吃饭的榜样作用更重要,因为良好的进食习惯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而来的。

5 . 12个月以上:健康习惯形成期

这个阶段的宝贝通常活泼好动,但专注力有限,少量多餐的模式更符合孩子的需求。可以每日安排3餐及2-3次固定的加餐,吃家庭化的饮食,但仍需坚持无盐或少盐的烹饪方式,2岁前也尽量不额外加糖。

除了继续坚持母乳外,也可随餐提供健康奶制品,如纯牛奶、无糖酸奶或原制奶酪(牛奶蛋白过敏的情况除外),代替配方奶。

遵照同样原则制作大人的食物,均可积极分享给孩子,这样不仅更节约烹饪时间,还能帮助宝贝保持对食物的长久兴趣,促进全家人形成更健康的饮食习惯哦!

和大人分享食物的策略,也有助于增加孩子对进餐的兴趣、改善挑食习惯,实现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健康的体重。大些的孩子也可以更进一步尝试参与采购食材、简单烹饪,如一起剥豆子、打鸡蛋、揉面、拌沙拉等,因为亲手制作的食物更能激发尝试勇气。

建议您继续关注后续发布的同系列科普《孩子从小是“饭渣”,长大后还有机会改变吗?》,了解更多改善大孩子吃饭习惯的建议。

需要避开的“雷区”

在鼓励饮食多样化的同时,安全是首要原则。需避免以下几类有风险的食物:

注意

呛咳高风险食物

如整颗坚果、整颗葡萄、硬糖、果冻、厚花生酱等。

健康风险食物

  • 1岁以内绝对禁食蜂蜜,以防肉毒杆菌中毒。
  • 1岁内避免提供额外添加糖、盐的食品,保护宝宝娇嫩的肾脏并养成清淡健康的口味偏好。
  • 尽量避免提供果汁(包括100%纯果汁)、未经加工的动物奶或未经改良的植物奶等。
  • 有细菌污染风险的食物,如生肉、生鸡蛋等。

当您让宝宝成为餐桌的一员时,餐次的增加、多样化食物的引入、进食习惯的培养,都会变成一个自然而充满乐趣的发现过程。

相信宝宝的内在节奏和学习天赋,创造积极、共享的进餐环境,让您和宝宝共同享受这段亲密而美好的成长时光。



审稿专家 沈利

卓正儿童保健、过敏反应科医生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士

内容编辑 Luka

本文来自公众微信号: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