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在单位,请戒掉你身上的弱者气息

发布者: qianyuan | 发布时间: 2025-11-17 19:13| 查看数: 39| 评论数: 0|

文/子非鱼

我从大象这里体会到一种智慧:要想在竞争中保持强者地位,只要做好三件事就可以:第一,不争。你做的事情一定不能是“你活他死”的事情,一定要做“大家都能活”的事情。第二,要保护好自己。第三,无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

——冯 仑,《读者》2020年第17期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卡梅隆·安德森曾做过一项实验:

在一组团队测试中,那些表现自信的人,即使实际贡献很小,获得的评价也很高;

而习惯低头、不敢表达的人,哪怕付出更多,也往往被忽视甚至看低。

这一实验再次印证了那句话:“任何时候,都不要以弱者的身份出现!”

职场更是如此!

当你习惯事事迁就别人,你的利益就很容易被人忽视;

当你足够从容坚定,更多的人也愿意给予你信任和机会。

所以,想要在职场占据一席之地,就不要轻易以弱者的姿态出现。



唯唯诺诺,显不出本事

有网友分享说:

公司有一个干了10年的老员工,在最近的职级晋升中又一次失败了。

这位老员工是大家公认的“老好人”,谨小慎微、客客气气,从不拒绝他人的要求。

可是当领导想给他更有挑战的任务时,他又下意识的退缩,连连说“我不行”。

就这样,工作10年,无甚大错,却也寸功未建,只能一次次与晋升失之交臂。

在职场这个大染缸中,听话办事固然重要,但随机应变,有事能顶上去的能力更受领导青睐。

若只在零碎小事上勤勤恳恳,而不去提升核心竞争力,大概率只是被职场消耗。

就像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中赵不尤。

他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对上司更是恭敬到了极致。

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兼顾上司的家中事。

打扫院落、替写请柬,都算不得什么,甚至连上司家中女眷求医问诊,都是他亲自出面。

做到这种地步,怎么也算得上心腹了吧!

事实并非如此,他不仅没有得到重用,反成了最容易被牺牲掉的人。

架阁库失火时,上司为了给权贵的亲戚脱罪,毫不犹豫地将他推出去顶罪。

更讽刺的是,那卷结案的认罪文书还是赵不尤亲手写的。

只因上司说了一句“我很为难”,时刻准备为上司分忧的赵不尤,就主动站出来承担了全部责任。

心理作家武志红说:“你越是讨好别人,越容易被看不起。”

职场中,有些人习惯用付出、体贴、忍让,来获得认可,以求得到重用。

但现实却是,当你自身不够强大时,你的讨好,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没有价值;你的退缩,又会被认为很好欺负。

如果你也曾陷入过这种困境,不妨试着丢掉自己的“弱者气息”,,努力磨炼自己的本事。

不讨好,不委屈,大大方方,站直了去表达自己。

那一刻,你可能会发现,曾经靠委曲求全才能得来的“机会”,其实根本不值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主动出击,创造更多机遇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破窗效应”,指的是:环境中一旦出现弱的信号,就很容易引发更多的试探和侵犯。

职场同样如此,你的犹豫怯懦,可能会让人觉得你可有可无。

而敢于主动出击,有坚定的目标感,则更容易让人撕掉对你的“弱者”标签,获得信任与机会。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迪·萨克斯曼初入职场时是个典型的被动者。

她穿着不合时宜的毛衣,对时尚一窍不通,只会机械执行命令,结果屡遭主编米兰达的无视和嘲讽。

后来她不再抱怨,而是主动请教同事改造形象,换上精致的时装,率先赢得“视觉尊重”。

当米兰达需要《哈利·波特》未出版手稿时,别人认为不可能,她却冒雨奔走联系所有资源,最终不仅拿到手稿,还贴心装订成册。

正是这种主动出击的姿态,让她从边缘位置走向核心,赢得了去巴黎时装周的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听话照做,是职场生存的潜规则。

却不知,职场最坚实的竞争力,恰恰来自你主动解决问题、积极争取机会的动作和勇气。

新人小林,工作积极,任劳任怨,面对同事的无理要求,也是能帮就帮。

但是,自己辛辛苦苦熬夜做的方案,依然会被老员工抢功,甚至还PUA她“新人要低调,不要那么冒进。”

有次部门要推一个重点项目,负责人选迟迟未定。

小林手上刚好有套策划案,想试着去竞选,却又怕被说“新人抢风头”,犹豫不决。

最终,还是不甘自己的成绩被埋没,鼓起勇气投递了自己的方案,没承想竟成功入选了。

甚至连总监都夸她很有想法,让她好好准备竞聘。

那一刻,她才反应过来,阻挡她进步的并非别人的评价,而是内心深处那个“不敢发光”的自己。

正如有人说:“命运从不是偶然的风向,而是主动选择的轨迹。”

职场是充满竞争的地方,任何一次退缩,都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

敢于主动出击,反而会发现身边围绕的都是“好人”,做事也会顺利很多。

所以,面对机会,不妨主动点,积极准备、寻求帮助、尝试合作……

如此一来,即便职场复杂多变,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找到机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用这三步,彻底戒掉弱者气息

很认同一句话:“没有人能让你觉得自己卑微,除非你允许。”

身在职场,每个人都应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不必委屈自己,更不必为谁退让。

想要重构行为反应模式,掌握职场话语权,不妨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①建立决策坐标系,从无意识忍受到有意识选择。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

面对别人的意见征询,非但不会觉得荣幸,还会惶恐不安;

每次开口前,都要思虑再三,结果错失了很多说出来的机会;

这就是“弱者气息”在作祟,当我们从内心深处充满了对自己的否定,就会下意识选择闭嘴。

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改变这一思维模式。

如,每周复盘,列出3次“本可以表达但沉默”的时刻,标注沉默原因(怕错/怕冲突/觉得不重要)。

根据复盘,设定一个极小的改进目标。

如,下次再出现“怕冲突”的情绪,我会先深呼吸一次,然后尝试说“我有个不同的角度,大家听听看?”

② 设计最小可行性方案,降低行动门槛,积累成功经验。

改变需要循序渐进,上来就制定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只会激发你的“怕错”和“怕冲突”机制,导致永远无法开始。

设计一个最小的可行性方案,它的目的不是“一鸣惊人”,而是“安全完成一次有效发声”,从而逐步降低心理负担和犯错风险。

实际操作中,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比如,提前查看会议议程,选定1-2个你有可能发言的议题,并整理相关数据,形成话术。

会议开始后,尽早找机会完成你的发言。越早发言,心理压力越小,避免后期因过度思考而放弃。

完成发言,即可视为成功,无须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

③ 创造不可替代价值锚点,打造护城河,掌握谈判筹码。

前两步是“术”,这一步是“道”,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根基。

弱者心态往往源于可替代性焦虑,觉得自己随时可能被取代,因此不敢发声、不敢拒绝。

但是,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唯一”或“最佳”时,你的自信不再依赖于外界的每一次反馈,而是源于内在的、扎实的专业底气。

当你足够优秀时,你就是掌控“话语权”的人,无须你发声,别人也会主动来征求你的意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写在最后

古人曾告诫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但从心觅,莫向外求。”

在职场中,许多时候我们习惯于抱怨环境、责怪他人,却很少真正回头审视自己:

是不是先露了怯意?是不是主动选择了沉默?是不是自己先退了一步?

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并非天生无畏,而是他们早早明白:与其向外祈求认可,不如向内修炼底气。

当你戒掉讨好、拒绝隐形、勇敢发光,你的职场,也将因你的强大而重新洗牌。

本文来自公众微信号:读者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