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新型绝症”曝光:身体出现这个信号,请立刻休息,不开玩笑

发布者: maitian | 发布时间: 2025-11-23 20:25| 查看数: 11| 评论数: 0|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夏萌朗读音频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这两天,看到知名主持人窦文涛说起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疫情期间,他曾将近200天没走出过家门半步。

过往爱和朋友聚会聊天的他,突然变得不敢下楼,不想见人。

因为在当时,他总感觉外面的世界太危险了。

仿佛稍有不慎,人就会染病。

可即便待在家里,他也觉得不安心,依旧疑神疑鬼的:

每天都拿着温度计量体温。

盯着刻度在36.5和36.7度之间反复横跳,生怕漏掉一丝“生病的预兆”。

这种状态,让我想起最近在网上讨论度很高的一个词:

疑病症。

这是一种严重的健康焦虑。

指的是,一个人明明身体没病,但总感觉自己生了重病。



这种焦虑,会让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产生过度警觉:

要么是一点小的不舒服,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重病;

然后,就开始频繁在网上搜各种资料自我诊断。

又或者像强迫症般反复去医院检查身体,想求得医生的宽慰。

但不论医生怎么说“身体没问题”,都会继续焦虑:

“我会不会被误诊了?检查结果会不会出错了?”

还可能,是走向另一种极端——干脆完全不体检了

只要不检查,自己就永远没病。

也可能像窦文涛一样,彻底远离人群和公众场合,自我隔离。

说白了,疑病症是一种心病。

身体虽没事,但内心备受折磨。



之前,十点君的邻居陈阿姨就得了“疑病症”。

在年初春节后,陈阿姨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总是头晕。

还伴随着失眠、睡不着觉、手脚麻木、头麻发胀等等不适症状。

陈阿姨担心自己的脑部有肿瘤。

于是,跑遍了医院的神经内科、心内科等各大诊室,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

医生都告诉她:“身体没问题,无需太担心。”

但陈阿姨只有当天感觉心里踏实了些。

转头,就又开始焦虑:

“医生是不是水平不行,看不出病?”

“会不会我有病,但医生隐瞒了病情?”

在这种焦虑的驱使下,她开始辗转周边城市的各大医院。

每周都要去三甲医院两到三次。

每次就诊时都携带自己打印的 "头晕可能疾病清单",要求医生逐一排查。

即便检查结果正常,也会要求再做个增强扫描。

日子一长,陈阿姨的生活完全乱套。

陷入了"担心—检查—短暂安心—再怀疑——再检查" 的死循环。



我们每个人都会害怕生病。

但这种恐惧,大多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而疑病症,则像是一个人心里在闹鬼。

明明生活风平浪静,但你总感觉家里有鬼。

因为太害怕了,就想捉鬼。

但越捉不到鬼,就越害怕。

越害怕,就更拼命地想捉鬼。

一番折腾过后,便自己把自己吓个半死。



不过,会得“疑病症”绝不是因为一个人很矫情,很脆弱。

而是因为心里的焦虑太重了。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疑病症多发于45岁以上的患者。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

人到中年,健康在不断地下滑。

35岁之后,我们身体的代谢变慢,免疫力下降,血糖血脂等指标波动频繁。

再加上生活上的过度劳累,很容易出现很多身体亚健康的信号:

失眠、腰酸、头痛等等。

这些其实都是身体在变老中的正常现象。

但却可能让习惯了身体健康的人,以为自己生病了。

像十点君有个朋友,之前总觉得身体不舒服,就一直去看医生。

但医生每次的回答都是一样的:

“你没生病,只是身体在变老。

人越老,就越容易不舒服。”



此外,导致中年人患上疑病症的更核心原因是:

害怕生活失控。

就像网友林静,在外人眼中是个“女超人”,把工作和家庭都照顾的滴水不漏。

白天,她是一位中学老师,忙着教书工作。

晚上,她忙着照顾两个孩子、伺候公婆、辅导作业、做家务......

她每一天的日程安排,都是严丝合缝的。

不容一点错漏。

但半年前,她被查出了乳腺有结节。

这本是小毛病,定期观察即可。

但林静却陷入了“我会不会得乳腺癌”的恐慌中。

开始每天检查十几次乳房,每月做一次b超,在网上搜索癌症症状,将自己“对号入座”......

她后来和朋友哭诉:

我不能倒下,这个家全靠我撑着。

如果我生病了,孩子怎么办,老人怎么办?我老公那么忙,完全顾不上家里。”

你们看。

林静害怕的不是生病。

而是因为生病,导致的家庭生活乱套,无人能善后的失控局面。

因此,她才会想频繁检查身体。

毕竟,这是她唯一能避免“灾难”发生的方法。



无独有偶。

42岁的程序员张伟,最近正遭遇着公司的裁员危机。

某天加班深夜,他突然感觉自己胸痛、心跳加速,仿佛马上要猝死了。

于是,他立刻打车去急诊。

然而,检查结果全部正常。

但张伟不信。

在那之后,他每天上班都提心吊胆的。

总觉得心脏不舒服,开始频繁请假就医。

甚至还偷偷录了遗嘱,生怕自己会突然猝死。

后来在和医生的对话中,张伟才坦白:

“我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去工作。

假如我倒下了,房贷谁来还?孩子的学费怎么办?

我这个年纪假如被裁员了,还能找到工作吗?”

刘涛曾说过:

“中年焦虑的核心是失控感——身体突然不听话了,生活节奏全乱套了,那种无力感能把人压垮。”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中年之后,生活的发展常常不在自己的意料之中。

以为稳定的工作可能突然就没了;

看似健康的亲友可能突然离世了;

一向上涨的房价可能突然就跌了。

正因为深知生活总是“乱来”,我们才更害怕自己的无能为力。

如果说赚钱、育儿、事业的结果大都很难被我们掌控。

但起码自己的健康,主动权还是握在自己手里的。

因此才会捕风捉影。

一点点的身体不舒服,就想快速行动,把“大病”掐死在摇篮里。

而疑病症,就是这么来的。



弘一法师曾说:

“凡是你想要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自己。”

这话放到疑病症上,意思就是:

你越想拼命控制让自己不可以生病,就越会被焦虑绑架,导致生活失控。



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焦虑呢?

先和你们分享一个佛学小故事。

在秋天,一位老和尚带着年轻弟子在院子里清扫落叶。

弟子看着满地金黄的落叶,叹息着:

“多可惜啊,这么美的叶子就这样掉了。”

师父则笑着回应他:

“如果这些叶子不掉,新叶要如何长出来呢?”

弟子听完,若有所思地又扫了会儿地。

然后对着老和尚说:

“师父,我总是担心自己会生病,会失去健康。”

老和尚指了指地上的落叶,说到:

“你看这些叶子,春天发芽、夏天茂盛、秋天落下,这是自然规律。

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会经历出生、成长、强壮和衰老。

这不是异常,而是生命的自然规律。

担心身体会衰弱,就像担心叶子会变黄一样,是对无常的抗拒。”

佛教常说:

“人生无常——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没有任何事物是永恒不变的。”

春去秋来,四季轮转,生老病死,都遵循着这个规律。

无常,便是生活的真相。



同时,佛陀还说过:

“人因无明而感到痛苦——他们相信那些无常的东西是恒常的。”

我们不能强求自己的身体,永远像年轻时一样强壮。

即便在未来,我们不会生重病。

但不可避免的,肌肉还是会越发僵硬、行动会越发迟缓、小毛病会层出不穷。

唯有接纳身体注定的变化,痛苦才会被缓解。

再给你们讲个故事。

曾有一个企业家去找禅师诉苦,说他生活压力太大了。

怕公司倒闭、怕家人离开......

禅师听完,没说话。

只是给企业家倒了一杯茶。

直到茶水满溢了,依然继续倒,让水流的到处都是。

企业家忍不住制止:

“禅师,别再倒了,水都浪费了。”

这时,禅师才说:

“你的心,就像是这个满溢的茶杯。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对失去的恐惧。

已经没有空间容纳平静与智慧。

要想摆脱焦虑,得先清空你心里的执着。”

“该怎么做呢?”

“把每天当做礼物而非负担。

专注做好眼前的事,不执着于结果。

这是《心经》里说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如果说,接纳身体的自然变化,是缓解我们焦虑的第一步。

那么“对结果不执着”,便是第二步。

例如,不执着于“更年期应该发生在50岁之后,不能发生在38岁”;

不执着于“自己一定不能生病,因为家里不能没人照料”。

当不再执着于一个特定的结果,我们便不再害怕未来。

而是能随顺生活,顺势而为。

心,自然就自在了。



在文章的最后,想给大家再来点干货。

如果你正深受疑病症的困扰。

当下次焦虑发作时,按照下面4步来做,能很好地缓解。

第一步:观呼吸,回到当下。

焦虑时,先做3次深呼吸,把注意力从“身体症状”拉回到“呼吸感觉”上。

专注呼吸,能打断“感受症状→灾难思维→更焦虑”的死循环。

第二步:旁观自己的念头

当疑病念头升起时,不要立即相信或反驳它,而是像看电影一样看着它。

例如,当脑中响起“我是不是得了肝癌”时。

在心里说:

“我注意到一个‘我得了肝癌’的念头飘过,这只是思维的活动,不是事实。”



第三步:放下“必须健康”的执着

写下你对健康的所有执着,然后逐一转念。

例如,把“如果我倒下,家里就完蛋了”改为:

“我会照顾好自己,但如果真生病,家人也有能力照顾好他们自己。”

第四步:从“自我中心”转向“利他”

当疑病焦虑来袭时,试着做一件帮助别人的事。

戴锦华曾说:

很多人现在都过于关注自己了,这会把一切都无限放大。

所以总感觉是不是哪有点疼,哪有点病。

但如果你能做到多去看一下身边的人,身边的世界。

便能跳出自己那些小情小爱小痛小苦的东西。”



点个吧,未来我们一起努力。

你有健康焦虑吗?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欢迎来评论区一起聊聊~

作者 | 肖肖,心里有人烟,笔下才有眷恋。

主播 | 夏萌,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公众微信号:十点读书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