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一种“隐形霸凌”正在学校流行,老师看不出来,家长一定要及时发现

发布者: enfamily | 发布时间: 2025-11-15 21:36| 查看数: 15| 评论数: 0|

当孩子们进入集体生活,丛林法则就是无法绕过的话题。

父母及时警惕和引导,孩子们才能拥有欢乐的校园生活。

作者 | Ms.懂

来源 | 育儿女神蜜丝懂(ID:baogaomama2016)

前几天收到一位妈妈的求助:

10 岁女儿突然不爱说话,放学就躲进房间,作业本上胡乱的画着“他们都不跟我玩”。

追问后才知道,孩子在学校被故意孤立,分享零食被无视,体育课分组永远落单。

“妈妈,是不是我不好,大家才讨厌我?” 听完孩子的话,让人很心疼。

其实,这种“看不见伤痕” 的伤害,就是校园里正流行的 “隐形霸凌”。

它没有拳脚冲突,却像细刺扎进孩子心里,老师难察觉,孩子不愿说,家长稍不留意就会错过帮孩子的时机。



藏在日常生活中

孩子不敢说的委屈?

1 . “隐形排挤”

我侄女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班里几个小女生组成“小团体”, 故意在她面前窃窃私语, 分享零食时就是不给她, 做游戏时“忘记”叫她参加。

最让人心疼的是, 孩子回家还为她们辩护:“她们不是故意的,可能真的忘了。”

天真的孩子啊, 哪里知道有些"忘记"是刻意为之的冷暴力。

2 . 用威胁命令的方式控制

更要命的是"威胁控制型"的小霸王,他们会说:

“你要是不把玩具给我玩,我就告诉老师说你打人了。”

“你要是跟别人玩,我就让全班都不理你。”

“你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不跟你玩了。”

四年级的小凯被班里的“小霸王” 壮壮盯上,壮壮每天都命令小凯:“把你的零食给我,不然我就让大家都别跟你玩。”

小凯害怕被孤立,每天都把妈妈给的零食偷偷留给壮壮,甚至壮壮让他代写作业,他也不敢拒绝。

这种心理操控手段, 连很多大人都招架不住, 更别说单纯的孩子了。

3 . 用语言否定、贬低、打击

更狠的是那些“语言高手”, 专门用外号和嘲讽来打击人。

我同事家女儿因为个子矮,被班里几个调皮鬼起外号叫“小豆丁”, 后来又升级成“豆丁虫”。孩子回家问妈妈:“为什么我长不高?是不是我真的很丑?”

听得人心都碎了。

一定要远离这类爱「贴标签」的朋友,孩子如果长期处于被贬低的环境之下,会逐渐在和他人的互动中感到害怕和压力,甚至影响到心理健康。




这些“隐形霸凌” 的信号

别不当回事

很多时候,孩子遭遇隐形霸凌后,不会直接说“我被欺负了”,但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会悄悄透露出 “求救信号”。

只要多留心,就能发现这些藏在细节里的“不对劲”:

1 . 情绪上的“小反常”:从活泼到沉默的转变

如果孩子以前每天放学回家,都能叽叽喳喳地跟你分享学校的趣事,可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要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要么动不动就发脾气、哭闹;

或者晚上经常做噩梦,睡着睡着就哭醒,问他怎么了,只说“没事”,那你就要警惕了。

2 . 行为上的 “小抗拒”:对上学的莫名抵触

孩子突然开始找各种借口不想上学,比如“我肚子疼”“我头晕”,甚至宁愿装病在家写作业,也不愿去学校;

早上出门前磨磨蹭蹭,拖到快迟到了才肯走;

放学路上总是绕着走,生怕遇到班里的同学。

这些行为背后,可能藏着孩子在学校遭遇的委屈。

3 . 物品上的 “小异常”:藏起来的 “小伤痕”

孩子的作业本上突然出现很多涂鸦、划痕,甚至有侮辱性的文字;

文具总是莫名其妙地丢失、损坏,问他原因,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衣服上偶尔会有污渍,却不愿意说怎么弄的。

这些“小异常”,可能是孩子遭遇隐形霸凌的“证据”。




孩子被“隐形霸凌”

别慌也别拖,做这 4 件事!

当发现孩子可能遭遇隐形霸凌时,家长的态度和做法,直接决定了孩子能否走出阴影。

慌手慌脚指责孩子,或者不管不顾找对方家长吵架,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正确的做法,是先给孩子温暖的支撑,再一步步帮他解决问题。

1 . 先给孩子一个 “拥抱”,让他知道 “你不是一个人”

孩子遭遇霸凌后,心里最害怕的是“爸爸妈妈会不会觉得是我的错”。

所以,当孩子鼓起勇气告诉你,或者你发现他被欺负时,先别急着追问细节,也别指责他 “为什么不反抗”,而是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宝贝,不管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会站在你这边,这不是你的错,是那些欺负你的人不对。”

2 . 陪孩子“练胆量”,教他用 “温和又坚定” 的方式保护自己

很多孩子被欺负后不敢反抗,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们可以在家和孩子模拟场景,教他用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态度。

比如,有人嘲笑他时,让他看着对方的眼睛,平静地说:“你这样说我很不舒服,请你停下来。”

如果对方继续欺负他,就转身离开,不要和对方纠缠。

3 . 悄悄收集证据,让 “隐形” 的伤害变得 “可见”

隐形霸凌最容易被一句 “开玩笑” 糊弄过去,所以证据很重要:

让孩子记下具体细节:哪天、谁、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有没有其他同学看到(可以写在本子上,家长帮忙整理);

保存相关物品:比如对方写的纸条、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存档);

记录孩子的状态变化:比如因为这事失眠、不想吃饭、成绩下降,甚至去医院检查的记录,这些都能证明伤害的存在。

另外,家长可以趁孩子生日、节假日,让他邀请同学来家里玩,观察孩子和同学的互动 —— 如果有孩子总贬低、指挥自家娃,就能更直观地发现问题。

4 . 主动和老师 “搭把手”,让学校成为孩子的 “保护伞”

很多隐形霸凌发生在老师看不到的地方,所以家长一定要主动和老师沟通,把孩子的情况详细告诉老师,比如孩子被谁欺负了、怎么被欺负的、孩子有哪些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

同时,也可以请老师在学校多留意孩子,比如课间多看看孩子的状态,小组活动时尽量让孩子和友善的同学一组。

5 . 帮孩子 “找朋友”,用 “温暖的圈子” 驱散孤独

被孤立的孩子,最缺的是“归属感”。

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兴趣班、社区的亲子活动,让孩子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也可以邀请孩子班里友善的同学来家里做客,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慢慢学会和同学相处。




比起“解决霸凌”

更该给孩子 “对抗伤害” 的勇气

其实,我们没办法让孩子永远活在“无菌” 的环境里,也不能保证他们永远不会遇到欺负。

但作为家长,我们可以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勇气,让他们知道:

就算遇到不开心的事,就算被别人欺负,爸爸妈妈永远是他们的后盾;就算暂时被孤立,也不代表自己不好,只是还没遇到懂自己的人。

隐形霸凌虽然可怕,但只要家长多留心、多陪伴,及时发现孩子的“求救信号”,用温暖和耐心帮孩子走出阴影,孩子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坚强,学会保护自己。

而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一起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安心学习、快乐成长,不用害怕被孤立、被嘲笑,不用在偷偷抹泪时,觉得自己是“没人疼的小孩”。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愿每个家长都能成为孩子最坚实的依靠,让那些“隐形的伤害”,再也伤不到我们的宝贝。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