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一种很大的负能量:着急

发布者: enfamily | 发布时间: 2025-11-15 21:31| 查看数: 16| 评论数: 0|



作者:徐小栩

来源:国学文化(ID: gxwh001)

拔苗助长成不了良木,急功近利铸不成大器。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韩丹朗读音频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的日子像上紧了发条。

看书只看精选,工作只抓重点,方法只要速成。

可越急,事情越容易出乱子,身体越容易吃不消。

“着急”这股劲,就像一种带有“走捷径、重速度、轻质量”属性的邪气负能量,不断消耗着人的精气神。

老祖宗讲“躁则失君”,人一躁,心就乱了方寸。

倘若不急不慌稳得住,事情反而更加得心应手。

01

  • 急功近利,把人生逼进陷阱。

有些人做什么都想立竿见影,付出三分努力就想得到七分回报。

可忽略客观规律,既做不好当下事,还会因“求快”衍生更多问题,最终把人生拖进“越急越乱”的陷阱。

被称为“国内女老生第一人”的王珮瑜唱腔出色,在京剧界备受青睐。

但外界呼声越高,她内心越焦灼。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在事业巅峰之际,她毅然辞去上海京剧院的工作,单枪匹马成立了个人工作室。

但很快,现实就给了她重击。

找场地、谈合作、拉赞助、搞营销、平衡收支……这些从未接触过的琐碎,压得她喘不过气。

不到一年光景,工作室就因经营不善倒闭关门。

因为一时冲动,险些葬送了喜爱的艺术生涯,她追悔莫及。

着急的核心是急功近利,缺乏全面的认知和周全的规划,一旦遇到考验,所有表象将会轰然崩塌。

作家麦家也有过一段不堪往事。

成名后,他曾为了丰厚稿酬,陷入高速生产的模式。

仅用三个月,他就仓促完成了长篇小说《刀尖》30万字的初稿,然后用了大半年时间进行修订。

这种本末倒置的创作方式,导致作品质量大幅下滑,书中情节单薄且破绽百出。

小说出版后,批评指责声不绝于耳,这成了他创作生涯的“伤疤”。

沸水泡不出好茶,猛火熬不出高汤,被速度绑架的人生,注定根基虚浮。

正如作家王豖所说:

“你现在因走捷径所节省的所有路程,不久的将来,都是要靠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弯路来弥补。”

投资想一夜暴富,考试想一举夺魁,成长想一步晋级。

对目标过度奢求,对过程极端吝啬,最后往往输得一败涂地。

着急完成任务,就容易忽略细节;着急证明自己,就可能脱离实际。

要知道,99%的本领都不是一天练成的。

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隐藏在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中。

你可以争取,但不要强求;你应该努力,但不要急功近利。



02

  • 一味心急,扰乱节奏。

《菜根谭》有言:“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

现代人把稳当成慢,把急当成拼,朝着所谓的人生目标,马不停蹄地奔跑。

为了孩子赢在起跑线,逼他连轴转,可孩子开始逆反;

为了KPI熬夜改方案,没有核实数据,结果漏洞百出;

为了跟风养生保健,各种补品一起上,反而伤了元气。

一味心急,是一场让人脱离人生轨道,陷入“和别人比速度、跟自己较劲儿”的内耗。

当发动机高速运转,能量必然瞬间耗尽。

博主@春晓分享过自己创业的经历。

刚做自媒体时,看到别人一篇笔记涨粉过千,月入过万,他特别着急,开启了疯狂的日更模式。

可连着发了50多篇笔记,阅读量还是停留在两位数,涨粉更是寥寥无几。

没取得想要的结果,他开始焦虑,以为自己错过了风口,于是看哪个领域火就往哪里钻。

做了两个月电商觉得难,他马上转行做直播;做了三个月直播没赚到钱,他又赶紧做知识付费。

什么都没耽误,可懂点皮毛就潦草收场,没有任何核心优势,最后哪个领域都没做成。

求快不求专,不想多花费时间找方法,结果就是造成更多的时间浪费。

世人忙着追逐,却不知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节律。

打乱“做事—沉淀—成长”的正常节奏,会让人陷入“越急越慌,越慌越错”的恶性循环,反而拖慢前进的脚步。

这就好比只想收割果实而不培育根系,即使再绚烂的绽放也只是昙花一现。

人生不是接力赛,实时调整配速、补充能量,才能为下一程蓄力。

当你感到疲惫和迷茫时,或许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因为走得太急。

不妨放慢脚步,把每件事行而有序地推进,即使过程慢一点,但每一步都在向目标靠近。



03

  • 慢慢来,厚积薄发。

众所周知,曾国藩是出了名的笨人。

秀才足足考了七次,有次背书到半夜三更还被窗外潜伏的小偷嘲笑,小偷听他背书都会了,可曾国藩还是不会。

但曾国藩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不急于求利,凡事慢慢来。

在读书学习这件事上,他为自己制定“日课十二条”的规则。读不懂的书,一句不懂不读下句;今天不通,明天继续。

打仗的时候,他领导湘军每前进一段就挖沟筑墙,打呆仗,不嫌累,也不怕烦。

曾国藩对自己说:“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

恰恰是因为这份慢慢来的功夫,曾国藩从天下第一笨人到了天下第一完人。

一个人只有摈弃心中的浮躁,放下急功近利的念头,才能真正厚积薄发。

画家黄公望前半生可谓一事无成,年近五十才专注绘画。

他还通过道教修行,让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加平和,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创作。

七十九岁那年,他应好友请求创作《富春山居图》。

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时常携带画笔漫步于富春江畔,打量茂林修竹,观察日月山川,用心感受着山水的四季晨昏、阴晴雨雪。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慢工出细活。

这幅长卷他断断续续画了三四载,直到八十二岁才题款完成,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神品”。

《自律力》中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有的只是日积月累的坚持。”

拔苗助长成不了良木,急功近利铸不成大器。

用三年经历积累的经验,经不起推敲;用三十年修炼的智慧,才能应对万变。

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成功的人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能够坐得住冷板凳、敢于把生命“浪费”在最不起眼的细节上。

与其一直焦急结果,不如聆听内心的声音,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在日复一日的深耕中摸清规律、积累沉淀,在锲而不舍的重复中挖掘潜力、提升技能。

一个人只有沉得住气,向下扎根、向上攀爬,方可精益求精,最终厚积薄发。



很认同一句话:“人生如棋局,遇事稳得住,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花开有时,树长有年;慢有慢的好处,晚有晚的道理。

人生在世,节奏比速度更重要。

心急的人,追逐的只是短期利益;心静的人,构建的则是长期版图。

好的日子,该有文火慢炖的淬炼,懂得该以静为水滋养灵魂,在加快跟缓慢之间有所平衡。

点个推荐,细细嚼慢慢品,做个长期主义者,打造正向能量场,其他的自然水到渠成。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