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小组讨论效应
| |
| |
| | | | 一、英语学习小组讨论的现状分析
讨论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思辨的过程,通过讨论可以使参与者的思想深化,也可以使思维清晰化、条理化。让学牛学会思考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教育目标实现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方式之一。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往往反映了学生的基本英语能力,自然也就成为全面评价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
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盲目实施,无效讨论过多,简单问题复杂化和重复化;表面学生热烈参与,学生思维处于表层状态;“搭车”现象严重,小组活动讨论小均,精英学生表演过多;小组讨论气氛活跃的假象和“冷场”的尴尬局面过多,讨论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和摆设:小组讨论虎头蛇尾,处于失控状态,效果不佳。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学中过多地强调词汇、语言点、语法等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注重机械地进行语言训练,忽视学生在真实情景F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2)重小组讨论的形式,轻小组讨论的论题设计和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3)重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成果展示,轻结果的点评和总结,忽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4)重小组讨论的个别精英学生的成果展示,轻小组讨论的过程调控和效果及群体的参与度和绩,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情商智力如动机、兴趣、意志、情绪、性格等缺乏分 析指导和调控。(5)重小组讨论的氛围,轻小组讨论的前期准备和教师介入小组讨论时机把握的研究。
二、小组讨论效应控制的策略
1.积檄介入,全面关注
小组讨论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这并不是说不要教师的指导,相反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责包括活动前的准备、活动过程中的指导与监控、活动后的评价等。
教师在设计小组讨论时首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生可能引起的兴奋的东西,精心设计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应预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估计到讨论所需的时间等以便教师及时调控活动过程。
自主学习是小组讨论的前提条件。在进入讨论前,每个学生都对学习的内容有自己的思考。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做好讨论的心理和知识的准备。讨论时,能迅速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取与讨论问题相关的信息,与原有信息进行匹配、同化、顺应,构建新的想法,又能对别人的提问有针对性 的回应。个人独立思考能唤起小组成员在讨论中的个体责任,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教师应对小组讨论活动进行恰当的指导和调控,讨论前,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并明确其职责。在小组里设立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口头报告员、 资料管理员、时间记录员等,承担不同的义务和责任,而且,不同的角色必须经常轮换,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有效地避免“搭车”现象,避免课堂讨论沦落为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与少数精英学生的“对话”,课堂中实施的讨论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介入得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小组讨论的效果。介入得过早,剥夺了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晚了,又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处于无助状态。因此,教师要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巡视及时了解讨论的避展情况,及时掌握可以挖掘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小组讨论真正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
2.指向明确,发展能力
教师应明确小组讨论的作用及意义何在。在课堂教学情景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合作、竞争、独立。小组讨论是一种合作形式,小组成员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获取信息,认识和借鉴同伴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模式,从而得到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回答。这个过程体现了由共性走向个性再到更高层次共性的发展过程。因此,小组讨论的话题既不应是学生稍加思考就能给出唯一答案的,也不应是脱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无从下手的。而应是开放的、多元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明确英语课堂的目的,教育学生掌握语言本身,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的能力,是英语学科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在设计论题时没有认真思考,投有在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论题,有些内容适合讨论,有些适合问答,有些适合朗读等。教师若不能紧扣澡堂教学目标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或设计的讨论话题不够真实,脱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讨论容易流于形式,从而导致课堂活动表蕊热闹,小组活动频繁,或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信息资源而无话可沈或造成“冷场”等现象而导致学生收效蕞微的不趄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把握教材的精髓选择具有代表性、扩展性、趣味性、生活性和启发性的话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知识存储,充分运用所学知识,锻炼语言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创选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指向明确的小组讨论话题,才能充分发挥讨论的功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3.完善评价标准,培养讨论技能
谋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只注重自己的发言,忽略通过相互交流提高自己。因此,每位学生发言后教师应就思考的角度、主要观点或闪光点进行点评,予以肯定,帮助学生获取、组织评价信息的过程。同时提示学生从这些角度关注别人的发言。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壤缺乏的是倾听能力,马心猿善于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中取长补短引发思维碰撞。教师还可以尽可能将评价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参与辨价。在与学生共同评判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观点和思维的不J司之处,激励和启发学生受深入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基本的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等讨论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系列的训练,才能发挥小组讨论的效应。
对小组讨论的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重视在讨论中所用的方法、表现、过程和所获得的体验和成果,更要重视学生的态度、独立性、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评价。评价可由基本学分与奖学分构成。基本学分是课程管理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奖励学分,是课程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凡在讨论过程中学习态度认真,表现突出,成果具有创新意识或能力的都麻获得相应的奖励学分。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议和师生共同评议等形式进行,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估自己和他人,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书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 年;
2.杨国荣,巧妙设计讨论优化阅读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 年;
3.李旭明,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师能力结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 年;
4.邓克力,英语课堂中的小组讨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 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