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远离扶贫式的关系(深刻)

发布者: wangxiaoya | 发布时间: 2024-6-10 22:23| 查看数: 47| 评论数: 0|

文/小伍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有这样一个话题:“不平等的情谊还要继续吗?”

其中一位嘉宾的话,让人印象深刻:

两个人的关系最好是动态平衡的,天平往一方倾斜的话,两个人不可避免地会慢慢走远。

人活一世,无不在寻觅一份势均力敌的对等关系。

一段只有一方不断付出和给予的关系,不仅不能维持健康的社交,还会榨干你的精力。

因此,远离扶贫式的关系,双方才能越走越远。



来源:视觉中国



经济扶贫

在一档纠纷调解节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兄弟,哥哥离家十几年,回家后没有落脚的地方。

于是哥哥一家央求与弟弟同住,弟弟动了恻隐之心,就同意了。

谁知他们这一住就是30年,丝毫没有要搬走的打算。

一开始弟弟旁敲侧击让哥哥搬家,后来干脆下了逐客令。

但哥哥一家却始终以“没地方去”“怕折腾”“不想租房子”为由,不肯搬家。

这些年里,每次一提起这个话题,两家人都会大吵一架。

为此弟弟很是烦恼,甚至承诺资助哥哥一家租房,可是资助费从10万元涨到20万元,哥哥就是不松口。

后来,弟弟不得已找到节目组进行调解。

最终协商后确定,弟弟资助哥哥15万元,而哥哥需要在一个月内搬走。

事情虽然得到了解决,可是兄弟俩的感情也走到了尽头。

人生海海,我们总以为最好的关系莫过于我知你的不易,你晓我的底线。

在他人遇到困境时,我们总会适时给予他们经济上和物质上的援助。

可总有些人,仗着彼此的情谊,把别人的善良当工具,用别人的帮扶来脱贫。

作家苏岑说:“当付出没有回报的时候,当温柔不被善待的时候,请收敛起那不管不顾的情深,做一个薄情之人。”

收回对别人的经济支持,守好自己的钱包,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来源:视觉中国



能量扶贫

得到CEO脱不花说:“最消耗能量的事,就是和一个没有疾病但看起来精疲力竭的人在一起。”

这样的人,往往充满了负面情绪,与之相处久了,也会沾染一身怨气。

《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是一个特别热心肠的青年。

在流浪的日子里,他与米考伯先生一家住在一起。

生活一段时间后,大卫发现米考伯太太充满了负能量:

她不是抱怨生活的艰辛导致不得不招揽大卫这个房客;

就是骂骂咧咧地控诉债主们要债的恶劣态度;

又或者是嫌弃家里的孩子吵得自己没办法安心;

甚至明里暗里地说家里的女仆不值得信任……

一开始,热情的大卫总是不厌其烦地倾听,耐心安慰对方,帮她处理各种杂事。

甚至有几次还拿出了自己仅有的生活费支援米考伯太太。

可是下一次见面时,米考伯太太又会旧事重提,唉声叹气。

米考伯太太的负能量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得大卫喘不过气来。

直到大卫和米考伯一家分开后,他才得以喘息。

心理学家查尔斯指出,长期暴露在共情压力下,人在身体和情感上都会出现疲惫感和功能性障碍。

生活中的很多人,都像大卫一样:

被动充当他人能量垃圾场的同时,也无形中担负着为人分忧的压力,稍有不慎,还会陷入被情感绑架的境地。

人与人之间的能量,是相互流动的。

长期照顾别人的负面情绪,不但无法从中获得赋能,自己的能量也会被吸食干净。

允许自己长期当他人的情绪垃圾桶,就是默许他人摧残自己的生活。

正如《断舍离》中写的那样:

“如果一个人总是激发你的焦躁情绪,而自己又无法改变时,也许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



来源:视觉中国



认知扶贫

看过这样一句话:“认知,是人与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面对同样的事情,认知层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而费尽心思拓宽他人的思维方式,只会让自己掉入痛苦的漩涡。

知名商业顾问刘润认识某公司的一位高管。

刘润与之探讨过两个问题,可是每次聊完,刘润都会觉得很无奈。

一次,这位高管跟刘润倾诉公司的某项产品口碑不好,导致营业额惨淡。

刘润便建议对方多看看用户的评价,从中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并改善产品。

这位高管却认为那些不利评论都是竞争对手的恶意操作,不能作为获取用户想法的渠道。

刘润又劝对方换个角度出发,听听员工的想法,看看产品从生产到销售都出现过什么难题。

对方又嫌员工太年轻,根本无法与自己十多年的从业经验相比。

刘润觉得自己无论说什么,对方都能找到反驳的点。

此后,刘润不再跟这位高管探讨问题,因为他不想在这样的关系里消耗自己。

刘润感慨道:“人和人之间最大的鸿沟,就是认知不对称。”

和认知不在同一层面的人交流,就像一个站在山顶的人在向一个站在山脚的人呐喊,无论再怎么努力,一方也不明白另一方在说什么。

听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特别不幸的事情,就是过早地在低层次形成了认知闭环。”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把一个人从困境中拉出来,就是因为他早已形成了这个闭环。

若强行打破他们的认知,只会让自己陷入与之对抗的僵局。

认知不同的人,注定是无法同行的。

与其花费时间苦苦劝服,不如就此远离,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提升自己,实现自我升值。



来源:视觉中国



价值扶贫

著名作家马未都曾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全靠利益在维持平衡。”

一段只有一方在创造价值的关系,注定是不能长久的。

郭家伟是一名退役老兵,从部队退役后,便和两个曾一起当兵的小伙子共同创业。

一开始,他们决定开一家酥肉小吃店,也很快营业了。

但由于店铺选址和产品定位不符,店铺生意很差。

调整方向后,三人计划开烧烤店。

烧烤和小龙虾是夜市美食的最佳搭档,三人商定好,郭家伟去学做小龙虾,剩下两人去学做烧烤。

可等郭家伟学成归来,却发现其他两人止步不前。

此时,店面已经租下来了,无奈的郭家伟只好自己去学烧烤手艺,这才紧赶慢赶地开了张。

店开张后,郭家伟才开始后悔与人合伙开店。

因为自己不仅要担负起买菜做烧烤的活儿,还需要指点另外两人做小龙虾。

可另外两人却把郭家伟的付出当作理所应当,工作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

在空闲时刻,郭家伟还总听见顾客抱怨另外两人的服务态度,又不得不跑过去安抚顾客的情绪。

一番折腾下来,郭家伟忙成了陀螺,对此他深感无奈:“都是兄弟,还不能说他俩。”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与同事合作一个项目,确定好了分工,可到头来却只有自己在加班加点地完成;

与爱人组建家庭,本想着有人可以分担生活的压力,可到头来,长年累月的家庭琐事,只有自己在操心。

在一段关系里,长期单向输出价值,久而久之,难免会耗尽自己的心力。

成年人的世界,感情基础可以维持一时,价值互换才能稳定长久。

保持与能力相当的人同行,与智慧同频的人相伴,才是对彼此最好的滋养。



来源:视觉中国



在心理学上,有个“跷跷板定律”。

说的是一段稳定的人际关系,必须保持相互交换的平衡,否则这段关系就会像跷跷板一样失衡。

成年人的社交,扶贫不是目的,对等才能长久。

余生,愿你我都能减少扶贫,与彼此赋能的人同行。

作者:小伍,用心写字,让生活更像生活。

最新评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