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帐号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首页
首页
论坛
BBS
阅读
口语
新概念
BBC
VOA
网校
家园
Space
工具
排行
Ranklist
问答
视频
Q群
考场
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练习
积分商城
家园商城
搜索
搜索
本版
用户
英语家园
»
›
门户
›
心情驿站
›
中国古代第一家族,凭什么兴盛2000年?
中国古代第一家族,凭什么兴盛2000年?
发布者:
风中麦田
|
发布时间: 2020-11-27 12:09
|
查看数: 77
|
评论数: 0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最爱君
来源:最爱历史(ID:
solovehistory
)
1
为了保护一个即将出生的婴儿,整个曲阜城如临大敌。
这是1920年2月23日,山东曲阜城里,由时任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特地派出的军队,包围整个曲阜孔府,在一位特派将军和时任山东省省长屈映光,以及孟子、颜回、曾子三氏奉祀官的同时监督下,他们都在焦急的等待,曲阜孔府里即将传出的那一声婴儿的啼哭。
此前三个月(1919年11月),作为孔子第76代嫡孙、同时也是第30代衍圣公的孔令贻(1872-1919)突然在北京病逝,享年47岁。作为从北宋就开始世袭封承的贵族,“衍圣公”是一个只有孔子的嫡系男系子孙才能继承的爵位,但孔令贻生前只有两个女儿,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孔令贻的小妾王氏此时已怀有身孕。
孩子不知是男是女,但如果是男孩,按照惯例,他将受封成为第31代衍圣公。
王氏临产在即,为了防止王氏即将出生的孩子被掉包,北洋政府派出的军队和代表紧紧包围了整个曲阜孔府,在产房,孔府血缘关系最近的十二府长辈老太太也亲自坐镇监督,偏偏王氏难产,孔府上下焦虑万分,好不容易,婴儿顺利出生。
是个男婴。
当消息传开时,整个曲阜震动了,随后,曲阜全城开始燃放鞭炮,北洋政府也下令在曲阜鸣放13响礼炮,以庆祝“圣裔不辍”。
同年6月,当这位被命名为孔德成的婴儿满百日时,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特地下令,封襁褓中的孔子第77代孙孔德成为袭封第31代衍圣公。
这,就是末代衍圣公孔德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末代衍圣公、少年孔德成。
2
孔德成出生时,孔子家族作为世界上延续、世袭时间最长的贵族家族,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
这是一个超越王朝更替与江山鼎革变迁的世袭贵族。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东巡郡县时,特地封孔子9代孙孔鲋为鲁之文通君,文通君仅仅只是名誉称号,并非祭祀孔子的专门封号,然而秦始皇却开了封赏孔子嫡系子孙的先例。
汉高祖时期,刘邦在公元前195年经过鲁地,又封孔子的9代孙孔腾(孔鲋之弟)为“奉祀君”,专主孔子的祭祀诸事。
对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元前2世纪,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就敏锐地捕捉到了后世将发生的文化锐变,因此他将孔子写入了只有世袭王侯才能入列的“世家”系列,尽管此时距离孔子被封“王”,还将有千年时间。
到了汉元帝时期,公元前43年,汉元帝又封孔子的13代孙孔霸为太师,并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号褒成君,以所食邑奉孔子祀,这也是孔子后裔世袭爵位奉祀的开始。
到了北宋时期,为了防止自唐朝中期以后军人割据乱政的传统,北宋朝廷开始极力推行“崇文抑武”,在这种背景下,公元1045年,宋仁宗正式封孔子的46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此后,衍圣公这一世袭爵位封号历经北宋、金与南宋、元、明、清、民国,一直延续到第31代、也是末代衍圣公孔德成时,已经流传了800多年。
宋代时,衍圣公相当于八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朝初年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而历代衍圣公所居住的衍圣公府(今孔府),更是全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作为世受封爵的贵族世家,孔子嫡系家族的显赫与尊崇,自古无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儒家道统象征:孔子。
3
尽管后世地位显赫,但孔子家族刚开始却是人丁凋零。
从孔子开始,孔子家族连续七代单传,一直到第八代孔谦才生了三个儿子;到东汉章帝刘炟(57-88年)时期,孔子家族20岁以上的男丁只有60多人,而此时,距离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生活时期已经过去了500多年。
即使到了唐朝末年,当时定居今天山东曲阜一带的孔子后裔也只有十户左右,但是五代十国后期,孔子后裔开始大幅增长起来,不仅曲阜正统的人丁大增,就连外迁的人口也逐渐增多。
在孔子家族的传说中,孔子家族走向旺盛的转折点,与一宗骇人听闻的灭族屠杀案有关。
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由于恰逢五代十国乱世,作为孔子家族世袭的奴仆后代孔末(原姓刘,跟随孔子家族改姓孔),看到孔子后裔所享有的世代荣华富贵眼红不已,随后带领暴徒将在曲阜居住的孔氏家族进行灭门屠杀,史称
“孔末乱孔”,
当时,孔子的第43代嫡孙孔仁玉只有9个月大,由于刚好在外婆家而躲过一劫。
在将孔子嫡系家族满门屠杀后,孔末随后开始冒充孔子嫡孙进行招摇撞骗,一直到17年后的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有人将孔末冒充圣裔之事诉诸朝廷,经过核实,最终后唐朝廷将孔末诛杀,17岁的孔仁玉才得以回归曲阜孔府,而孔仁玉也因此被称为孔氏家族“中兴祖”。
尽管历史考古等资料对于“孔末乱孔”事件的真实性存有争议,但是孔仁玉振兴孔家,却是不争的事实。此后到元朝前期的孔子53代孙时,孔子嫡系后裔子孙已达84人,连同上下几代共有334人——相比五代十国以前,孔子家族历经一千多年发展却始终人丁凋零的局面,从五代十国的第43代嫡孙孔仁玉开始,孔子家族的人口繁衍,开始有了大发展。
到了明朝57代孙时,孔子家族人丁(不含女性)当时已超过万人;清朝乾隆年间,孔子后裔子孙突破了10万人;到了民国时期,这一数字增加到56万人;而到当代,孔子后裔子孙已有400多万人,并广泛散居到全球各地,其中光韩国就有孔子后裔7万多人。
作为孔子家族嫡系子孙世代居住的山东曲阜,当地只要追溯三代,几乎每一家都与孔家有着亲戚关系,因此曲阜当地有俗语称
“无孔不成席,无孔不成村”。
4
作为王朝道统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象征,孔子家族在乱世中,注定颠沛流离。
北宋靖康之变后,面对南下入侵的女真人,为了道统的延续,1128年,作为孔子第48代嫡孙的“衍圣公”孔端友带着孔氏族人,护佑着孔家的“世传珍宝”——孔子夫妇楷木像及画像,跟随宋室一起辗转南迁到了浙江衢州,第二年(1129年),宋高宗御批孔端友在衢州兴建孔府、孔庙,这也是孔氏南宗的开端。
与此同时,为了争夺国家道统的正统性,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则册封孔端友的同父异母弟弟孔端操袭封衍圣公,以主持曲阜孔庙祭祀,
这也是孔氏北宗的开始,从此,孔氏家族开始出现南北宗之争。
元朝先后金国和南宋后,孔子家族的南北宗之争也摆到了忽必烈的眼前。当时,忽必烈有意成全本为最嫡系正统的孔子53代嫡孙、南宗的衍圣公孔洙回归山东曲阜,解决孔子家族嫡传的南北宗之争。
但孔洙却主动表示,孔子南宗当时在浙江衢州已经有五代先祖入葬(第48代、49代、50代、51代、52代),他自己实在不忍心、难以离弃先祖,况且北宗孔氏家族毕竟也是嫡系子孙,在乱世中守护曲阜祖业也劳苦功高,因此自己愿意放弃南宗衍圣公的封号爵位,解决孔子家族的南北宗之争。
当时,作为衍圣公所享有的世袭荣华富贵,是天下其他家族所梦寐难求的,但孔洙却主动放弃,这让忽必烈感慨不已,他称赞孔洙
“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公后也”。
为了杜绝日后孔子南宗子孙与北宗夺嫡,为此,忽必烈也特地做了安排,命人专门制订了衢州孔氏南宗家规,张挂在南宗孔氏家庙,声明作为孔子北宗的曲阜子孙袭封千年不易,如孔子南宗子孙妄起争端,将被“置之重典,永不叙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忽必烈解决了南宋时期遗留的孔子后裔南北宗之争。
5
但作为与中华帝国安危与共、袭封2000多年的特权家族,孔家是否仅仅凭借作为孔子子孙的血缘关系,便足以屹立千年不倒?
对于这一点,奥秘其实早已蕴含在孔子的家教之中。
孔子在世时,经常潦倒不如意,但他还是教育儿子孔鲤说: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这就是流传千古的“诗礼庭训”。
这一流传2500多年的祖训,即使到今天,也仍然是孔氏家族的祖训和家教,据孔子后人透露,按照孔子家训改编的对联
“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即使到今天,也仍然是曲阜孔氏家族最常用的春联内容,在孔家后人看来,“学诗学礼”的祖训核心,是重视教育、礼门义路的家风,孔子的76代孙孔令绍则将之简单表述为
“有文化,守规矩”。
“有文化,守规矩”,这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当一个家族2000多年延续不断执行到底的时候,它开始迸发出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秦朝末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孔子的九代孙孔鲋鉴于文化传续重任,冒险作出了“鲁壁藏书”的举动,将家藏的《论语》、《尚书》、《孝经》等书,藏于旧宅的墙壁中,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孔鲋又跟随陈胜农民军抗击暴秦,最终被秦将章邯的军队所杀,卒年57岁。
孔鲋虽死,但他留下的存续道统、抗击暴政的精神,却始终鼓励着孔氏后人,孔家在西汉开始受封后,家族更加恪守礼义门风,到了东汉末年,孔子的第20代孙孔融更是留下了四岁让梨的佳话。
孔融长大后,恰逢东汉末年宦官专权乱政陷害士人,在“党锢之祸”的政治危局下,当时士人张俭遭到通缉,于是便逃到孔家,希望投奔自己的朋友、孔融的哥哥孔褒,张俭到孔家了,恰巧孔褒不在家,张俭正犹豫去留之际,当时年仅16岁的孔融看出了危难所在,于是“自作主张”决定收留保护张俭。后来事情败露,张俭逃走,孔融和孔褒兄弟都被逮捕下狱,宦官审讯两兄弟时,孔融主动承担罪责说,“是我自己决定收留张俭,与我哥哥无关。”而孔褒则为弟弟辩护说:“张俭是我的朋友,他是来投奔我的,与弟弟无关,要杀就杀我。”孔融孔褒母亲听说后又主动投案说:“我是他们的母亲,是我教育无方,所有罪责由我一人承担。”
为了拯救这个国家的士人,孔融一家三口争先求死,让当时人无限感慨唏嘘,最终,宦官下令杀死了孔褒,而释放了孔融和孔母,而孔家为了道义“一门争死”的故事,也始终流传后世,透露出孔家正直刚硬的政治品格。
到了元代,孔子的52代孙孔治为官,就始终“孝友仁厚,公谨廉明”,孔治在儿子孔思诚出任曲阜县尹之初,就告诫儿子说:“毋妄怒,轻笞人。邑中长者视之如父兄,幼者抚之如子弟……”
明代初期,孔子的57代孙孔讷“为人严谨,天性仁孝”,乐善好施,对无力婚葬的乡邻,时常解囊相助。
但孔家也有例外的时候,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当时的世袭衍圣公孔尚贤在进京朝见时,随身带着土特产贩卖,又贪图驿站便利,以致遭到弹劾,遭到“考成法”处治。另外,孔尚贤娶了权相严嵩的孙女为妻,因此后来严嵩倒台时,孔尚贤也受到了一定拖累,有鉴于政治凶险和个人教训,孔尚贤于是特地立下了《孔氏祖训箴规》,并提出
“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孔门素为佩服。为子孙者,勿嗜利忘义,出入衙门,有亏先德”
的家训。
在历代先祖不断总结并身体力行的祖训家风教育下,孔家,这个沿袭千年的道统象征,其后人也始终仁义布施,到了明末乱世的崇祯十三年(1640年),山东发生灾荒,瘟疫肆虐,当时,孔子的65代孙孔胤植特地上奏朝廷,请求免除当地粮税,并出钱物救济灾民,先后救活“数千人”。
而在乱世之中,这个道统家族,也始终心怀天下。
明末清初时,有鉴于国家衰亡,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任在千古名著《桃花扇》中,也委婉写出了一个时代士人的哀愁,他在戏剧中借用剧中人物之口说:“你们不晓得,那些文人名士,都是识时务的俊杰,从三年前俱已出山了。”尽管不得不在清朝的高压统治下生活,但他仍然借着一杆笔力,控诉着乱世的无操守者,表达出对故国明朝的无限哀思,《桃花扇》历经三易其稿,成书后的第二年,孔尚任就遭到罢官并差点因此被杀,只因他是孔子后人,最终才被赦免一死。
到了清代,孔子的67代孙孔毓珣担任四川龙安知府期间,“因俗为治,弊去其太甚,边民安之。”在湖广地区任职期间,孔毓珣又带领民众筑堤捍江,因为他治河有功,民众特地将堤坝称为“孔公堤”。
后来,雍正皇帝在召见孔子70代孙孔广棨时感慨说:
“至圣先师后裔当存圣贤之心,行圣贤之事,一切秉礼守义,以骄奢为戒。”
作为中华帝国道统的象征,孔家人尽管享受了皇权的特封,但家族却始终“秉礼守义”,不能不说,这也是2000多年来,孔氏家族得以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6
尽管家族历经富贵,但特殊的袭封背景,也让孔家世代谨慎。
对此,孔府前一幅金字对联也道出了关键所在: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在这幅对联中,“富”字上面缺了一点,“章”字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孔家人对此的解释是:
“富贵无边,文章通天。”
在他们看来,只有秉持
“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的祖训,家族才能在克制谨慎中,绵延2000多年而兴盛不衰,因为孔子家族世袭绵延的特权虽然“与国咸休”,但如果家族自身没有高尚节制的门风加持,则必将势危倾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孔府里的这幅对联,藏着两个有意为之的“错别字”。
时间演进到1924年后,当年,冯玉祥发动军变,将清朝废帝溥仪赶出了紫禁城,作为帝国最后象征的溥仪狼狈出走,这也给了衍圣公孔德成以极大的心理震撼,到了1928年,在族人的商议下,当时年仅9岁(虚岁)的孔德成上书中央政府,请求取消“衍圣公”的封爵,到了1935年,民国政府最终作出决议:废除一切封建爵位,并将“衍圣公”孔德成的爵位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头衔;另外对于早已没落多时的孔子南宗、浙江衢州孔子嫡系子孙,则任命为“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
尽管如此,一生信仰儒家道统的蒋介石,还是对孔德成予以了特殊礼遇,1935年7月,在孔德成就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仪式上,国民党大佬陈立夫出面主持,戴季陶监督,蒋介石也亲自出席观礼。
尽管“衍圣公”的封号不再,但作为中国道统的象征,孔德成仍然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对此,在当时的乱世中,日本人也居心叵测,并几次三番试图诱惑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前往日本。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当年年底,日军侵入山东鲁南,面对曲阜即将沦陷敌手的危亡局面,为了抢救作为中国道统象征的末代“衍圣公”孔德成,蒋介石特地命令国民党第二十师师长孙桐萱率兵到曲阜孔府,连夜护送孔德成逃出曲阜。
孔德成离开孔府仅仅两个小时后,日军就攻占了曲阜孔府。
后来,孔德成的堂弟、同为孔子77代裔孙的孔德墉回忆说:“现在看来,蒋介石办了一件好事,若孔德成落入日本人之手,后果不堪设想。起码会把他绑架至日本,供奉成有名无实的‘伪圣人’。”
孔德成离开曲阜后抵达武汉,随后发表了抗日宣言,武汉沦陷后,孔德成又跟随国民政府退往重庆继续坚持抗战,蒋介石则下令特地在重庆歌乐山为末代“衍圣公”修建了奉祀官府,并且让他参加国民党的参政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蒋介石在1937年,“抢救”了末代衍圣公孔德成。
如何对待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曲阜孔庙,早在日军进占曲阜之前,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高田真治就上书日本军部说:
“山东作战,如破坏曲阜古迹,日本将负破坏世界文化遗迹的责任。”
为此,日本军部特地命令前线部队避开在曲阜一带的战斗,日军攻占孔庙后,尽管在其他地方犯下滔天罪行,但对曲阜孔庙却始终毕恭毕敬。
曲阜当地百姓回忆说,曲阜沦陷期间,日军在当地见到孔府的汽车都会鞠躬行礼,进入民宅后,发现墙上有孔子像也会鞠躬致敬。
曲阜沦陷期间,当时随父亲孔令煜一起守护孔府的孔德墉回忆说:
“120名日本兵占领了孔家大院,他们在孔府还算老实、规矩。大院内凡贴上‘内宅,止步’的字样,若没上级批示,日本兵一般不敢贸然闯入。”
“我接待过一位少将,他不敢坐在我的上边,只要我坐在上边的话,他一定会自动地坐在下边。当官的坐在他的旁边,其余的全部都要在外边站着。”
孔令煜回忆说,日本人长期经受中华文明世泽,也有尊孔传统,为此,在曲阜沦陷期间,日本人也将孔府奉若神明,即便是日本军方组团参观,也要规规矩矩地排队。
7
抗战胜利后,孔德成一度短暂返回曲阜,1949年时代巨变之际,孔德成又跟随蒋介石漂洋过海到了台湾。
而与孔德成一起到达台湾的,还有作为道教第63代天师的张恩溥,还有藏传佛教系统的第七世章嘉。
在蒋介石看来,孔德成、张恩溥以及第七世章嘉,也是儒释道三家和中国“道统”的重要象征。
作为遗腹子,孔德成出生前就没了父亲,出生后十几天母亲又因产褥热去世,尽管名义上坐享荣华富贵,但一出生就成了孤儿的他,心中的孤苦,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能体味。
而生逢乱世的他,从民国变故到抗战漂泊,再到解放战争,最终流落小岛台湾,这种个人的特殊生世,加上家族祖训,也让他一生谨小慎微,据曾经担任台湾防务部门负责人的郝伯村回忆说:
“我和孔德成共事五年,我们开会时,没见他说过一句话。”
但孔德成有自己的个性和坚持。
到了1990年代,当时曲阜当地生产了一种以“孔府”命名的“孔府家酒”、“孔府宴酒”,对此家乡代表团特地到了台湾拜访孔德成,并向他献上了包装豪华的“孔府家酒”,希望末代“衍圣公”能为此站台代言,没想到性格耿直的孔德成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我们孔家没有这种酒。”
在台湾,孔德成尽管名义上担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国大代表”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终身院长,但他的实际职务,却是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并主要在台湾大学和辅仁大学讲授“三礼研究”、“金文研究”和“殷周青铜彝器研究”等课程。
对此,早在抗战迁居重庆时,就师从著名学者王献唐的孔德成,年轻时就立下了
“做一位纯粹学人,而不以道统自居”
的志向,对他来说,出身孔家、身为末代“衍圣公”虽然是一种特殊的无上荣誉,但若沉迷于此,不仅是他个人,即使是整个孔家,也将难以适应时代的巨变。
时代的隔离,让孔德成在1949年离开大陆后,此后终身都未再返回故乡曲阜,1993年,人在台湾的孔德成特地写了一幅对联:
“风雨一杯酒,江山万里心”,
并托人寄给了人在大陆的姐姐孔德懋,委托她去父母的空坟前磕头烧纸。孔德懋则将弟弟孔德成的这幅对联挂在了客厅,每每睹物思人。
2008年,末代“衍圣公”孔德成最终在台湾去世后,享年89岁。由于孔德成的儿子孔维益已于此前先行病逝,2009年 ,台湾方面改封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最终由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嫡孙、孔维益的独子孔垂长继承。
此后,原本全职经商的孔垂长,作为孔子的第79代嫡孙开始投入到宣扬儒家文明的事业中来,对于自己特殊的血脉所蕴含的使命,孔垂长说:
“我在成长过程中知道自己有个与生俱来的使命时,内心里是有些抗拒的,但也只能无奈接受,这就是命运吧。”
而作为孔子家族血脉的延续,2006年,孔垂长的儿子、孔子第80代嫡孙孔佑仁也在台湾出生。
为了给这位天赋使命的曾孙取个名字,当时仍然在世的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前后想了一个多月,最终给曾孙取名为:
孔佑仁。
“佑”是辈分排序;而“仁”,则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要义,也是这个2000多年兴盛不衰的圣裔家族,得以福泽绵长的根本内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前)与孙子孔垂长(中)、曾孙孔佑仁合影。
8
而在大陆,孔子南宗嫡系传人、孔子第75代孙孔祥楷,也于1947年9岁时,被民国政府委任为“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
1956年,孔祥楷高考后被录取到西安建筑工程学院(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工程系,大学毕业后,孔祥楷辗转被分配到河北唐山的金矿任技术员,由于长期在偏远的矿上工作,孔祥凯竟然因此奇迹地躲过了历次政治运动。
后来孔祥凯回忆说:“我能度过大劫,可能得益于我一直做普通人,始终与工人工作生活在一起。”
浙江衢州的同乡则说:“如果没离开衢州,‘批林批孔’时,老孔(孔祥楷)肯定会被打死。”
在历经坎坷曲折后,1993年,浙江衢州市委在经过与孔祥楷工作的中国黄金总公司多次协商后,最终将自从1956年后就离开故乡的“南宗末代奉祀官”孔祥楷迎回故里。
后来,有学者表示,作为孔子南宗的嫡系传人,孔祥楷应该将自己作为孔子“嫡长世系”的身份报告上去,对此孔祥楷则说:
“谢谢了!人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而对于去世后落葬台湾的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孔德成的堂弟、世界孔子后裔宗亲联谊总会会长孔德墉则表示:
“我们的愿望是他能够落叶归根,葬在曲阜的祖茔孔林内。这里一直给他预留着墓地。”
而同时期的孔祥楷则做了一件事,在修缮位处浙江衢州的孔子南宗家庙时,对于如何题写孔子的牌位,有人建议仍然按照旧例写成:“大成至圣先师之神位”。
但孔祥楷却拒绝了,他说:
“夫子说‘祭神如神在’,可见孔夫子并不认为有‘神’,连孔夫子都不认为有神,那他自己会是神么?所以,此处牌位不应写‘神’字。”
从神到人,这个延续2000多年的圣裔家族,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们也时刻铭记着孔子家族先哲留下的祖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自我检点,不扯滥务;
居身简朴,辛勤劳杵;
一丝一缕,恒念力物;
粗茶淡饭,慎近酒酤;
恪守信义,邻里互助;
忠厚传家,苦读诗书;
振振绳绳,繁我孔族。
时代沧桑巨变,但他们严谨持守的家风,却确保了一个特殊的家族,得以延续2000多年而不衰,那些颠扑不破的真理,从来,就是朴实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参考文献:
余世存:《家世》,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年版
《孔子世家:世界第一贵族世家的百年沉浮》,《mangzine·精英》2007年第9期
刘炎迅:《孔子墓蒙难记:红卫兵小将捣毁中华文化命脉》,《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九期
严红枫:《孔德成病逝 大陆南宗奉祀官孔子75代孙仍在世》
最新评论
今日英文热帖
【每日一句英语】2021-01-19
为什么20岁之后的十年至关重要?
为什么爱总是被辜负?
向你的敌人证明他们错了
你喜欢旅游吗?
中国天眼FAST获重大成果
2020年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艰难之年
That's my thing≠这是我的东西!
特朗普遭社交媒体“封杀”,引发学者思考
总统就职临近,华盛顿加强安保准备
表达程度,very有这么多近义词
前奏就沦陷的《Photograph》,真的百听不厌
俄罗斯死亡人数同比上升24万
“顿时泄气”用英语怎么说?
英国已开出4.5万张防疫罚单
put a bug in one's ear
Privilege
今日中文热帖
中国人爱买奢侈品,可能是这老头带坏的
2021新年演讲|面对世界变局,中国怎么办
当你觉得没有动力和希望时,就看看这9句话
无论和谁,都别熟得太快
柬埔寨为什么这么乱?
【夜读】时间,会让我们知道……
你的靠谱层次,决定了你能成为哪种人
婚姻好不好,看孩子长相就知道(太准了!)
29个省区市喊你“就地过年”!一份「防疫指
哲思 | 遇事第一反应,藏着你的见识和格局
弱者逞强,强者示弱(深度好文)
你催他、吼他、甚至想踢他,却不知,孩子已
有的事35岁之前不做,就不会做了
茅盾文学奖中最经典的10句话,读懂受益终生
一个人开始走上坡路的5种顶级思维
欲望(深刻)
“一分钟婚礼”上热搜!全网都在送祝福
华春莹反问BBC:为什么中国媒体不可以报?
用微信扫一扫
互动赢积分
Copyright © 2005-
英语家园
(https://www.enfamily.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1-1-19 16:59
鄂ICP备14004765号-2
Sitemap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17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