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帐号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网校
家园
Space
BBC
工具
排行
Ranklist
问答
Q群
考场
图展
tuzhan
视频
优惠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练习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英语家园
»
论坛
›
其他区
›
心情驿站
›
不要和22:59下班的人做朋友
返回列表
不要和22:59下班的人做朋友
[复制链接]
enfamily
发表于 2019-12-4 21: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查看:
63
|
回复:
0
作者:汤汤
来源:行动派DreamList(ID:xingdongpai77)
01
“每天只有2.27个小时属于你”
前天晚上11点多,我刚关灯准备睡觉,手机突然收到了一条微信消息。
点开对话框,一位好久不冒泡的朋友发来了一张图片。
看着上面的打卡记录8:55—22:59,我大概猜到了他想说什么。
果不其然,很快他继续发了一些消息过来:
我已经连续一个月上班时间超过12小时了,很多时候甚至超过14小时;
早上8点30出门,晚上10点多才下班,回到家洗漱完就该睡觉了,看着乱糟糟的房间觉得好烦都没时间整理,更别说看书、运动、社交之类的了。
真的好累啊,感觉人生越来越没意思了,你说是只有我这样吗?
不是安慰,而是说实话,像他这样的人太多了。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立,我们总是很忙,每天沉浸在忙碌的工作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早在不知不觉陷入了“时间贫瘠”。
有调查数据显示:
除去工作和睡觉,中国人日平均休闲时间是2.27小时,远低于欧美国家。
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居民每天休闲时间更少,分别是1.94、2.04、2.14和2.25小时。
换句话说,
就是每天只有2.27个小时属于你。
除去洗漱等琐碎的事情,整块的时间所剩无几。
年轻人的成长需求日益旺盛,人均可使用时间却日益减少,以至于很多人陷入了一种忧虑:
一方面身体快要承受不住,另一方面是总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
正如很多文章所说,废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无形中的压力从四面八方而来。
我们变得匆忙又仓促,却依然摆脱不了被时间遗忘的恐惧。
02
比没时间更可怕的
是你的时间开始失控
生活实苦,谁又不是一边不停地熬夜,一边不停地焦躁。
苦的是,你的行动远远配不上你的焦虑。
关于休息,有一句这样的调侃:
你所谓的休息,不过是换个地方玩手机。
平时总想着等周末或是放假了,一定好好地看书、学习把落下的补回来。
事实却宛如脱了缰的野马,完全不受控制。
有一位网友曾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计划好的周末是这样的:
早上7点起床,8-12点写报告,下午2点-6点看书做笔记,晚上7-10点学英语。
看起来时间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可真实的一天是这样的:
早上10点起床,10-12点刷微博点外卖,下午2-6点玩手机睡觉,晚上7点开始写报告,写了30分钟卡住了,为了找灵感继续玩手机……
不知道有多少人从上面,看到了自己真实一天的生活。
当一天就要过去,可是计划好的任务一个都没有完成怎么办?
为了缓解压力,减轻内心的不安,
人们往往会选择用其他的方式来补偿逝去的时间,比如熬夜背单词,熬夜看书,熬夜赶报告……
这不仅是对虚度光阴的愧疚,还有对自己原地踏步、落后于人的担心。
当过去已荒废,好像只有不断透支现有的生活,才能给未来些许安全感。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明白,你透支的一切,都有代价。
前段时间,我被一个新闻给吓到了。
一名20岁的大二女生,连续2个月抱着手机聊微信聊一晚上,右眼暴盲,只剩下光感。
视力在短时间内,突然下降到几乎失明,可以说是“瞎”了。
严歌苓在《花儿与少年》中写道:
开成花灾的玫瑰不是灿烂,而是荒凉。
透支就是这样,你只看到了眼前的灿烂,却忽略了背后是无尽的荒凉。
也有人知道身体很重要,到点了就睡,睡前告诉自己:明天一定努力补回来。
只是所谓的明天从未真正到来。
我有一个朋友,工作一年打算考研究生,刚开始时间比较充裕,经常看一会书玩一会手机。等到考前一个月,才发觉时间不够用了,觉得自己肯定不行选择了弃考。
后来他准备法考,刚开始还会在朋友圈打卡,中间因为加班断了几天,之后再也没有打过卡了。
“因为加班所以得好好放松一下自己,明天再复习也行”,
明天复明天,啥事都没做成。
真的没有时间吗?不是的,他也知道如果当初能好好利用时间,结果会完全不一样。
现在偶尔还能看他发朋友圈,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坚持住,眼看着自己一步步后退,原来瞧不起的人都混得比自己好。
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因为根本没有下功夫,只能停在原地。
一个人做事情,最怕的就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因为学习是一种习惯,成长是一种习惯,精进是一种习惯,留着原地也是一种习惯。
你若是一年两年都没成长,最终也会习惯每天不成长的状态,毕竟不成长本身是人最舒服的状态。
或许不是时间不够,而是你已经习惯了让自己“忙”到没时间成长的感觉。
03
时间,是年轻人逆袭的唯一资本
我很喜欢作家栩先生说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几乎都遵循资本的马太效应,金钱、人脉乃至教育,都是越富有的人越有,越穷的人越缺乏。
只有时间,对每个人而言都是恒定的。
当你刷抖音的时候,就不能看书本;当你打游戏的时候,就不能练
口语
;当你聚会的时候,就无法思考。
时间是最公平的,不同的分配方式造就了不同的人。
前段时间,清华学霸的作息表上了微博热搜。
凌晨1点睡觉,清晨6点起床,6点40开始学习,晚上9点到凌晨1点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清华大学官微转发并写道:
这样学习,想不当学霸都难!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嘴上说努力的人很多,真正坚持到底的人少之又少。
那些你羡慕的人,在聚光灯下,看起来是如此轻松。
其实,他们只是把时间都花在了你看不见的地方罢了。
提起孙俪,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甄嬛传》,因为塑造的“娘娘”深入人心,孙俪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事业达到了高峰。
但是有谁想到她既没有上过大学,也不是表演科班出身呢。
成功的背后,是极致的投入和付出。
为了演好每个角色,孙俪都会提前准备三四个月,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与世隔绝。
而且她还给自己规定:拍戏期间手机里的所有APP都会完全停掉,除了微信,因为要和老师家人沟通,要不也可以不用,只为完全沉淀,做好每一件事。
就像郭德纲说的:
“你可能是那一夜认识我的,可我绝不是一夜成名。”
世上本没有逆袭,所谓的逆袭都是你厚积薄发的努力。
那些优秀的人,并没有比你拥有更多的时间,他们只有把时间花在了一件事上并且高度自律。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没有时间,只是把时间和金钱都花费到了,那些对人生毫无帮助的事情上了而已。
你的时间花在哪,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04
个人时间越来越自由的3种迹象
一个人若是想要实现时间自由,首先要理解一个词:
活在当下。
什么意思呢?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在她的课堂上分享过一句话:人生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而过去是完成了的现在,未来是现在的延续。
当过去已经不可逆转,大家总想着未来怎么弥补,比如明天一定要早起,一定要读1小时书……
却忘记了未来就是现在延续出来的时光,当你用心地过好了现在,也就善待了过去和未来。
倘若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一些方法改变自己地困境,早日实现时间自由。
1、断舍离
如果你觉得自己太忙,事情太满,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断舍离,
尽可能地砍掉不必要的事情。
曾经有一个真人秀节目,要求参赛者记忆传送带上的东西,在规定时间内,参赛者记住的东西都可以带回家。
结果是,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心仪的几件物品上的人,往往得到的最多。而那些想记住所有物品的人则收获最少。
生活就像“传送带”,许多任务和诱惑会不停地经过我们身边。
想要完成所有的事情是不可能的,要学会适当地暂停和取舍。
2、微习惯
事实证明超一半的flag都会倒,因为很多人立的flag都太大,容易让人执行的时候望而生畏。
《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曾在书中提到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刚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做30分钟的俯卧撑,可是不管怎么给自己打鸡血就是不想动。
直到有一次,斯蒂芬心想做一个就得了,当他开始做第一个俯卧撑的时候,一切都不一样了:既然摆好了姿势那就多做几个吧,要不做一个引力向上吧……最后他锻炼了20分钟。
这就是微习惯的力量。
如果你要看一本书,微习惯可以是看一页书,如果你要写3000字,微习惯可以是写50字……
一个人开始时间自由的另一个迹象,就是懂得从微小的习惯开始,在最短的时间内立即行动,让自律成为一种本能。
3、时间颗粒度
时间颗粒度,就是指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单位。
有的人时间颗粒度是1天,比如经常打游戏把作业留到明天的大学生;
有的人时间颗粒度是半天,比如喜欢开会开半天的领导;
有的人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比如王健林,15分钟一个行程;
有的人时间颗粒度是5分钟,比如比尔盖茨,一些安排动作(握手等)甚至精确到秒。
一个人的时间颗粒度越细,那么做事也就更高效,他们对自己的时间,有很强的把控感。
如果你的时间颗粒度是1天,那么1个小时2个小时的虚度对你来说并不算什么,而如果你的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做事的紧迫感就会大大提升,因为每一分钟对你来说价值都很高。
如何把一天过成48小时?
当你有意识地观察、并细化自己的时间颗粒度的时候,你就能感受到。
最后点个“在看”,愿你我都能早日实现时间自由,让时间助你成为更有价值的人。
作者简介:汤汤,行动派DreamList(id:xingdongpai77),敢行动,梦想才生动。关注我们,一起成为行动派。
不要
,
下班
,
的人
,
朋友
,
作者
上一篇: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人类基因组正在衰败
下一篇:
中国及世界经济将如何演进?
相关帖子
别高估关系,别验证感情
做人,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麻烦(深度好文)
不纠烂事,不缠烂人
舒适过了头,你就废了
半生已过,学会幽默
好习惯的力量
优秀的朋友圈,到底有多重要
把工作当成修行,你就赢了
【荐读】“那个月薪 5W 的人,上个月进了 ICU”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面
Copyright © 2005-
英语家园
(https://www.enfamily.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19-12-14 21:47
鄂ICP备14004765号-2
Sitemap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17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