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交往时常有人会问你牵过手吗、初吻在否、是初恋否……这类的问题吗?为什么他们会对这些产生兴趣,除了满足好奇心之外还有怎样一种世俗的观念或是对第一次的特殊情感?
A:我妈带我去过几次菜市场。我妈买菜的时候都会上去用手摸摸、捏捏,还拿过来闻闻,然后东家看看,西家看看,再问问价钱,犹豫再三,终于买了下来。
我妈多次告诫我,什么样子的菜是好的,什么样子的菜是不新鲜的,什么味道的菜有问题,什么颜色的菜适合炖汤……虽然我一句都没记住。
但我记得的是,我妈买菜都会挑三拣四好一会儿。毕竟是要买回去自己吃的啊。
有些人想恋爱、想结婚,想把你娶回去或嫁给你,想把你带给别的朋友看,想把你介绍给身边的人。所以他们要摸清楚你的状况,再决定要不要你。初吻、初夜……这都是必不可少的,或许还会问你谈过几次、跟几个人有过关系、准备在哪儿工作、月薪多少……
简单点说,问这些问题的人,都把你物化了,把你当作商品,权衡之后,如果发现你不符合他们的需求,就放手。下一个,符合,再继续。
奉劝你遇上这样的人还是拒绝他(她)吧。
希望你遇上一个没有物化你的人,跟你谈的是生活小事,或者人生大事,或者人文艺术……总之,不是在把你当一件商品来跟别人比较。他(她)跟你在一起,是因为喜欢你,而不是因为你达到了某个标准。
他(她)也许爱上你之后也会偶尔跟你讨论那些问题,但绝不是因为知道了那些答案才跟你在一起。
因为你,他(她)之前的各种要求变得毫无意义。
你是唯一的,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不需要跟别人比较。只有没那么喜欢你的人,才用条条框框来限制你,衡量你,计算你的价值。真正爱你的人就会明白,你永远是最好的、最棒的、无与伦比的。
不要因为生活的压力,就“凑合”着结婚
Q:是凑合着在一起试试,还是继续单身?
A: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比喻,说得很好:谈恋爱就像吃饭,大部分人到了二十多岁就要结婚,过了二十五六就开始着急,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按点吃饭,你不按点,食堂就关门了,过时不候。但如果你有钱,就可以任何时候去饭店吃饭,想吃就吃,饿了就吃。
同样的,如果你有这个魄力、能力和心态,即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你没遇上合适的人,不想凑合,且不屑于别人的评头论足,那就该宁缺毋滥。
但如果你没这个心态和能力,习惯看到别人做什么,也跟着做什么,别人早早结婚了,你就觉得压力很大,受不了三姑六婆的七嘴八舌,那我建议你还是趁着食堂没关门,赶紧去吃吧,凑合着能饱就行,换了谁不一样过日子呢,人品不错就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