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一个玄学真相: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状态

发布者: scarecrow | 发布时间: 2025-11-12 22:58| 查看数: 29| 评论数: 0|



作者:洞见Moon

自己的生活里,不必有太多观众。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云湾朗读音频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

你想要做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多,失败的概率就越大。

比如,在单位争取某个职位,眼看要成了,一说出去就会有波折;

比如,想要完成某个目标,到处宣示完成的进度,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其实,原因很简单。

你把要做的事声张出去,会平添很多阻碍。

要么引发他人的嫉妒,要么扰乱自己的心绪,都无形之中改变了事态走向。

所谓: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故谋不可众。

人生在世,别再口无遮拦,学会凡事藏三分,时刻警醒:防人之心不可无。

01

知乎有一个热门话题:“为什么已经政审了,父母依旧不让告诉别人自己考上了公务员?”



话题下有两千多人回答,几十万人讨论。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答主@李冀通过了家乡事业单位的笔试面试,顺利进入政审阶段。

他当时觉得稳了,就在朋友圈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此时,一位多年不曾联系的同学向他道喜,并非常诚恳地邀请他吃饭。

盛情难却,答主只好答应赴宴。

饭店定在几公里外的镇子上,席间,老同学再三怂恿答主喝酒。

答主解释自己开着车来的,实在不能喝。

老同学却说,咱这穷乡僻壤的,不比大城市,平常没啥交警查酒驾。

在气氛的烘托下,答主就喝了两杯。

中途上厕所时,答主恢复了几分理智,留了个心眼,打电话让表哥接自己回家。

酒过三巡,答主提前告别,老同学也没过多挽留。

就在回家的必经之路上,一队交警准时守候,说是接到了举报,称有人酒后驾驶。

答主一阵后怕,还好提前联系了表哥。

事后,有朋友向答主透露,那老同学也在考这个单位,而且前几次都失败了。

年轻时涉世未深,我们对“祸从口出”体会不深。

等跌了跟头吃了亏才骤然明白,话不可多说,人不能轻信。

尤其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事,说多了就是错,说过了就有麻烦。

不信你观察一下,那些能成事干大事的人,嘴巴都是很严的。

他们不仅自己不会说,就算你有意问,都问不出什么。

要想躲开麻烦,顺顺利利地达成目标,我们也得尽量少说。

忍住过度的分享欲,才是成熟的表现。



02

倾诉是本能,炫耀是天性。谁不渴望自己的光芒被人看见?

昔日项羽就有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千百年来,人性未变。

可成年人的世界,掌声稀薄,暗流汹涌。

你的幸福,若亮得刺眼,照见的往往是别人的失意,最终灼伤的,却是自己。

我也曾年少不识愁,喜形于色,因几分成绩便恨不得天下皆知。

早年靠写作挣了些钱,在城里买了房。

拿到房本那天,难抑激动,一条朋友圈昭告天下。

谁知,喝彩寥寥,麻烦却接踵而至。

开口借钱的,你若婉拒,便落得“不念旧情”的罪名;

请托办事的,你若无力相助,就成了“眼高于顶”的证明。

我才恍然:你亮出的不是喜悦,而是靶心。

如今回老家,乡亲再问起境况,我只摇头苦笑:“糊口而已,压力大得很。”

这世间的人情,有时就是这么现实。

你炫耀一分,就为别人的嫉妒添一分柴;你低调一寸,才为自己的安稳筑一寸墙。

大冰在直播中说得通透:“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真心盼你好的人,不会超过个位数。大多数人,并不希望你过得比他们好。”

见人登高,总有人想暗中抽梯。见人过得好,就忍不住要把他拉回自己的泥潭。

当你把自己的状态透露给身边人,无异于把自己树成了靶子。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哪怕你过得再好,也一定要低调,因为你不知道你的财富,会诱发多少人的红眼病。

所以,真正活得明白的人,早已把低调活成了肌肉记忆。

说话留三分余地,行事藏七分锋芒。

这不是虚伪,而是清醒——不必用你的光,去试探人性的深潭。



03

《教父》中有一句话:你想要做的事情对神明都不要讲。

但为什么人总是忍不住分享自己的心事呢?

原因无非是,要么寻求外界支持,要么排解内心孤寂。

现实中,太多人在做一件事时,喜欢到处嚷嚷。

打算健身瘦身了,第一件事是先绞尽脑汁地斟酌出一个文案,晒在朋友圈里吸引人点赞。

准备通过资格考试,在图书馆里还没看几页书,就开始摆弄材料进行拍照,然后发在群里。

然而,这个世界总归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你想要寻求安慰,或许得到的是讥讽;

你想要晾晒幸福,或许得到的是嫉妒。

最终,原本能做成的事,也会因为或内或外的原因,无疾而终。

余华在毕业后为了不当牙医,开始拿起笔尝试写作。

但又害怕失败后遭人嘲笑,影响自己的心态,他干脆谁都没说。

直到他的小说出版,他才告知亲朋好友。

作家晓宇说:切记,自己要干的事,从你说出去的那一刻,难度就加倍了。

真正清醒的人,不会张牙舞爪告诉全世界自己的想法,也不需要别人来摇旗鼓劲。

他们只会以结果示人。认准了目标,就只管努力,在沉默中,厚积薄发,成熟强大。

反观我们自己,却无数次踏入“误区”。

那就是做什么都想被看见,特别期待他人的肯定与襄助。

我们一次次表达自己,寻求认可,生怕自己的抱负与才学被埋没。

但事实也无数次给人教训:你的事,知道的人越多,你与外界的撕扯就越混乱。

一番番纠缠中,原本平静的心起了波澜,人就再也无法集中心力做自己。

无论何时,都别忘了,凡事向内求,才是达成所愿的秘诀。

自己的生活里,不必有太多观众。

安静笃定地做事,时间自然会给你答案。



职场作家萧雨曾为了写书拜访过不少企业高管。

沟通中,这些人从来不会透露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及未来打算。

起初,萧雨觉得这些人多少有点不近人情。

但随着了解的深入,他才顿悟,这种疏离,恰恰是他们在职场安身立命、步步跃迁的安全气囊。

逢人少说几分话,就能少几分烦恼,少几分阻碍。

降低倾诉和表达的欲望,是一个成年人最应有的克制。

而能耐住寂寞,暗中培养和精进自己,你就已经赢过很多人了。

本文来自公众微信号:洞见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