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人到中年,拼的是存钱能力

发布者: wangxiaoya | 发布时间: 2025-3-25 22:32| 查看数: 31| 评论数: 0|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往年的节日,商家都在宣扬“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女王专属”“限时优惠”等吸引,朋友圈晒礼物的晒礼物,晒大餐的晒大餐,每个人都因为“好好爱自己”疯狂消费。

而今年的情人节和三八节,都异常冷清。

不是不想拥有所谓的仪式感,只是随着年龄增长,现实给我们狠狠上了一课:

人到中年,处处用钱。

当工资不再增长,而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房贷、车贷、养娃……如同几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年轻的时候,我们觉得谈钱俗气,活在当下才是人生意义。

直到历经难题才逐渐意识到,真正爱自己不是拥有多少花束口红包包,而是口袋有钱,方抵千千万苦难。

尤其到了一定年纪,藏在银行卡上的数字,才是生活中最大的底气。



知乎上有很多这样扎心的提问:

为什么中年人不敢辞职?

为什么中年人不敢生病?

高赞回答无一例外:“银行卡的余额不足以支撑一次意外。”



有位博主分享自己的经历。

大学毕业后,她留在上海工作,月薪中等。

平日里,她的同事大都家境优渥,吃喝不愁,经常打卡一些高档餐厅,穿的衣服背的包包全是高奢牌子。

她不想表现得囊中羞涩,便开始借钱给自己置办几千块的衣服鞋子,想要融入她们。

渐渐地,她不知不觉陷入了超支消费的泥沼,控制不住地跟风消费。

虽然没什么存款,但生活过得还算滋润。

直到前两年,她母亲突发脑梗被送进ICU,而她却拿不出一分钱,只能拉下面子找亲戚东拼西凑。

如今,母亲的药费还是一笔未知数,而她因为频繁请假也丢了工作,一无所有。

如果能重来,我想她宁可一开始就过省钱的生活,也不愿再像现在这样狼狈不堪。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消费主义的陷阱无处不在,一不留神,我们就会深陷其中。

我们以为,外物换来的快乐可以填补内心的空虚,却不知,这个过程中我们早已丢失了对生活的掌控权。

经历过风雨才懂得,活在当下和未雨绸缪同样重要。

多存钱,才能托起中年往后的生活,才有对生活说“不”的权利,才有对生活说“要”的底气。

钱包的厚度,决定了生活的自由度。

多存钱,往后面对生活的刁难,才有资本说 “不”;邂逅心仪的美好,才有底气说 “要”。

就像苏联作家高尔基说的:

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

毕竟人一到中年,年龄焦虑、失业危机、家庭变故可能就接踵而至,钱就如同照亮胡同里的一抹光亮,给足我们安全感和指引方向。

一旦失去了这抹光亮,我们连一点体面都不剩。



李敖在书中分享过一则故事,我至今记忆深刻。

司马光担任宰相期间,常有宾客登门拜访。

大家一起聊天的时候,他最喜欢问对方:“你家有钱吗?”

每次听到这个问题,宾客都觉得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宰相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这时,司马光便笑笑解释道:

你这个人没钱,就不能不为五斗米折腰;有钱你才会有独立的人格,这个官你随时可以不做。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道出兜里有钱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多重要。

一个人若身无分文,就难以摆脱为生计所迫的困境,不得不为生活而弯腰屈膝。

相反,有了钱,才能拥有独立的人格,受委屈了有说不干就不干的勇气。

存钱,是为了你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多一份从容与洒脱;在遇到困难时,少一份对家人的拖累。



去年春节,邻居王叔叔回家探亲,才知道王奶奶生过一场重病。

当时她在医院住了整整一个月,却从没跟子女开口要过一分钱。

原来,因为以前家里穷,王奶奶打年轻起就有攒钱的习惯,除了早早就为孩子储备好教育资金外,还攒了几十万存款作为自己的养老金。

平日里无聊,她也会在家做做手工赚取家用。

虽然钱少,但每天攒一笔就积少成多,也足以应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小状况,身体好的时候还能跟老姐妹出去旅游。

年少总觉没必要省钱,到了成家养娃的年纪,才知道王奶奶的生活大智慧。

如今环境不好,人人自危,自己存折有钱,生病养老也不必麻烦家里人,给子女徒增烦恼。



杨绛先生在面对生活一地鸡毛时,也发出过这样的感慨:

有了钱,有了本事,一切关系都会很顺畅,如果没有顺畅,是因为钱和本事还不够。

有人说,人生是旷野,也有人说,没有轨道的人到不了旷野。

你所存的每一分钱,正是为了修筑这一条轨道。

遇到天灾人祸,不用四处求人;烦人的社交,无意义的工作,随时潇洒转身离去。

卡里有钱,有安全感有主动权,相当于拿到了人生的遥控器。



有网友问一位知名财经博主,作为普通人,应该怎么样投资理财呢?

博主说:“对于大多数普通人,储蓄就是最好的理财方式。”

现在的就业环境每况愈下,经济寒冬危及每一个人,我们攒来的钱,就是为了面对现实的安全感和底气。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可以参考这几个思路:

①定期储蓄,让钱生钱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收到工资的时候,先转10%-20%的钱到账户里,坚决不能使用这笔钱。

如果还有多余的钱,还可以尝试这两种方法:

1.365天存钱法:

准备一张表格,每天从1-365这些数字里任选一个,当天就按照所选数字对应的金额存钱。坚持一整年,你会发现自己竟然能多攒下6万多元;

2.52周递进存钱法:

每周存一笔钱,第一周存10元,第二周存20元……一年有52周,一年下来,账户里就能稳稳存下超过1万元。



②消费降级,延迟满足

很多时候,我们的钱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花出去的。

想要减少不必要的开销,需要想清楚这件商品是“想要”还是“需要”。

当你在平台上刷到一个很喜欢的包包,不妨先放进去购物车,给自己的一个冷静期。

3-5天后,再问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真的需要这件东西吗?

这个价格,我能接受吗?

值得我花这么多钱吗?

如果答案是确定的,才可以买下来。

用这种“延迟满足”的方法,能筛掉很多生活上可有可无的消费,把钱花在刀刃上。



③选择性价比,拒绝为面子买单

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亲戚朋友之间“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

实际经济并不富裕,却为了那点面子,便毫无节制地超前消费、盲目跟风购物;还有很多人为了打造精致生活的美好人设,花光积蓄四处旅游。

与其花那么多时间、金钱粉饰自己,不如理性消费,把那些时间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比如:

每年至少投资5000元用于知识付费;

每月花300元,培养一个爱好;

存够xx钱,再完成一个旅游目标。



很喜欢亦舒的一句话:

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就要很多很多的钱。

钱非万能,却可解世间万般众生难题。

我们这一生拼搏奋斗,不就图一个中年造福、晚年享福?

当你学会存钱,卡里有存款,对未来生活就有足够的掌控力。

那个时候,中年已然不是危机,而是人生最自由、最有可能的阶段。

所以从今天开始,理性花钱,学会存钱。

告别虚无的消费主义骗局,舍弃内心的物欲,方能为未来储备足够的能量。

作者 | 鹿呦呦

主播 | 闻悦,爱唱歌的主持者,公众号:听闻悦。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