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普通家庭真正的鸡娃:早睡、运动、阅读、长期主义

发布者: englishfa | 发布时间: 2025-3-18 23:56| 查看数: 84| 评论数: 0|



普通家庭想要鸡娃,应该把力气用在刀刃上。

帮孩子打造好底层能力,才能让他们有决胜于时代的可能。

——虎妈


(点击右边三个点,可调整速度,电脑上可下载)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男孩派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作者 | 萱儿妈妈

来源 | 阅加成长(ID:YUEJIACHENGZHANG)



加入的各种育儿群里,总喜欢讨论一些“鸡娃经”。

有孩子3岁就英语表达流利,有孩子4岁临摹的《兰亭序》就已有模有样,还有孩子小学参加的编程竞赛就获得了一摞厚厚的证书......

我关掉手机屏幕,看着正在捯饬桌上那一堆小玩意儿的女儿,突然想起蒙台梭利的那句警示:

“儿童被置于不必要的束缚之中,如同蝴蝶被钉在标本盒里。”

真正的培育,或许不该把童年变成数据跑道的竞赛,而要像照料花苞那样——给予黑暗中的养分,等待黎明时的舒展,顺应时令拔节抽枝,在岁月流转中厚积薄发。

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妈妈,我笃信的“鸡娃”哲学始终清晰:早睡、运动、阅读,以及长期主义的耐心滋养。




早睡

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发布了一组儿童和青少年最佳睡眠时间的数据:

  • 4-12 个月婴儿:12-16 小时(包括小睡)
  • 1-3 岁儿童:11-14 小时(包括小睡)
  • 3-5 岁儿童:10-13 小时(包括小睡)
  • 6-12 岁儿童:9-12 小时
  • 13-18 岁青少年:8-10 小时

如果孩子的睡眠时间达到推荐睡眠时间,健康情况就会比较良好。

如果孩子的睡眠时间少于推荐睡眠时间,不仅会影响生长发育,还可能会出现注意力、行为和学习方面的问题。

对于已经开始上学的孩子来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唯一的选择就是早睡。

然而,现实生活中,孩子晚睡这个问题,却困扰着大多数的家庭,我也不例外。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这个问题归咎于孩子,觉得孩子“天生就是个睡渣”,或是孩子“精力太旺盛了”。

在我看来,这种个体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但并不是决定因素。

很多时候,孩子晚睡,只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如我们所想的那样,足够重视要让孩子“早睡”这件事。

女儿现在上一年级了,比较理想的情况,就是能够保证每天9点入睡,但现实是仍然会有不少时间做不到。

仔细分析,其实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更多在于我们没有给她提供一个能够“早睡”的环境。

比如,女儿是习惯我陪着她入睡,但我有时候也会因为手头一些所谓的“放不下”的事情,要晚一些才能去做“陪她”这个动作,这就直接导致了她入睡时间推迟。

另外,爸爸一般下班回家的时间都比较晚,回来了又忍不住要陪娃疯玩,疯玩中一不小心还可能引起大的情绪波动,这些都会让她难以进入睡眠的状态。

除了这些因素,据我了解的情况,身边还有一些同龄孩子晚睡,其实是因为要做大量的“妈妈牌作业”,孩子并不能如大人预想的那样高效,从而导致晚睡。

所以,要想孩子早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的做法是父母调整自己,给孩子一个能够“早睡”的环境。

毕竟,相比于改变别人,改变自己要容易得多。




运动

人到中年,尤其是度过了疫情这几年,越来越意识到:身体才是最好的本钱。

学习成绩可能是一时的,但身体确是一辈子的。

对于孩子来说,锻炼身体的最佳方式就是保证充足的运动。

在运动这件事上,很多父母能够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往往走着走着就走偏了。

为了让孩子运动,很多父母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体育类的培训班,比如游泳、篮球、足球、体能,等等。

不是说不可以,而是要不忘初衷,并量力而行。

我自己也给女儿报了一些体育类的培训班,有浅尝辄止的,比如轮滑、攀岩、篮球、健美操,也有一直坚持的,比如游泳。

对于普通家庭,我们始终要保持警醒:锻炼身体就是锻炼身体,不要贪求体育特长生甚至走专业路线那些。

因为这是一条比文化课更卷的赛道,并不适合大部分孩子和家庭。

对于孩子来说,比起各种体育类的培训班,锻炼身体更有效的方式是坚持每天的运动微习惯。

比如,放学后先在小区楼下跳跳绳、散散步或是慢跑几圈,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有利于提升孩子回家后学习和写作业的效率。

每天接女儿放学,我都不会着急让她回家,会征求她的意见要不要在小区楼下先运动一会儿,即使在她不想运动的时候,也会选择去快递站拿个快递或是去超市买个牛奶之类的,给她多一些“走路”的时间。




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我一直坚信,相比于其他教育方式,陪孩子一起读书,无疑是最高效而省力的方式。

我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孩子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表达,只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优质书籍、预留充足的阅读时间,陪他们一起大量地阅读,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会这些技能。

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阅读会成为越来越奢侈的一件事。

从上幼儿园开始,孩子的阅读时间会被一个个兴趣班挤占,到了学龄段,孩子的阅读时间更是会被一本本练习册和一张张试卷挤占。

身处这个大环境下,我们很难不被这些现实情况所影响。

但我始终坚信,阅读能力是所有学习的底层能力,本末倒置并不是明智之举。

作为父母,我们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将阅读变成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这样带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体现在学习成绩,更可能影响孩子这一生的生活方式。

所以,养孩子7年,我也陪女儿一起亲子阅读了7年,并还在持续进行。




长期主义

在学校参与集体学习,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但并不会所有人都交出满意的答卷。

“学霸”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的孩子,终究只是一个普通人,甚至还有不少的一部分,是所谓的“学渣”。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取得耀眼的学习成绩,固然是好事,但毕竟80%的人,都只是争夺学历这条路上的陪跑者。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未来很长,出路很多,大可不必太过于焦虑。

不内卷,不躺平,坚持长期主义,量力而行地适当推举,才是普通家庭真正适合的“鸡娃”方式。

具体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 该学还是学,会学习是一种不过时的能力

无论这个时代怎么发展,未来需要的依然是会学习的人。

孩子在学校学习各个学科,除了是在学习知识本身以外,也是在学习如何学习。

只有一个学会学习的人,才可能保持终身学习,以应对这个不确定的未来。

2. 不过分消耗孩子能量,给童年适当留白

看似紧凑高效的日程,很多时候,对孩子只是能量的过渡消耗。

适当的“留白”,反而更有意义。

因为只有在在没有功利性目的探索里,孩子才能逐渐找到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热爱什么。

3. “鸡娃先自鸡”,与孩子一起成长

有句话说得好:“鸡娃不如鸡自己。”

所有的父母都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有些时候,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这不仅关乎金钱和地位,也关乎你的认知和格局。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部《西游记》,是一路降妖除魔修成正果的过程。”

好的父母,是孩子的活菩萨,能帮孩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就一番事业。

但盲目地跟风各种“鸡娃”陷阱,只会把孩子推向深渊。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里,不被过度裹挟,保持适当清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都可以从最简单的做起:早睡、运动、阅读,以及长期主义的耐心滋养。

与所有普通家庭的父母共勉。



*来源:阅加成长(ID:YUEJIACHENGZHANG),解锁“阅读+”的N种可能,用阅读陪伴万千家庭的成长。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