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账号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快捷导航
首页
首页
论坛
BBS
新闻
阅读
口语
新概念
BBC
VOA
家园
Space
工具
排行
Ranklist
问答
Q群
下载
考场
网校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练习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英语家园
»
›
门户
›
心情驿站
›
无论和谁相处,请保持适度冷漠(精辟) ...
无论和谁相处,请保持适度冷漠(精辟)
发布者:
风中麦田
|
发布时间: 2025-3-12 21:01
|
查看数: 75
|
评论数: 0
|
文/ 柘林
清朝文人舒梦兰曾在《游山日记·八月十三日》中写道:
云过密则反无雨,令人坐混沌之中,一物不见。
这句话原是记述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用在社交层面却也十分适合。
人与人的关系,也像云雾与雨滴,太近或太远、过疏或过密,都不是最佳状态。
不远不近,才能将事件、人心、情感看得真切。
如此,才能不乱于心,不困于情,真正做到不为人际关系所累。
人到中年,请保持适度冷漠。
过分热心,是一场社交灾难
都说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在社交场合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当我们对一个人过分热心时,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对方感到不自在甚至反感。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你新认识了一个朋友,对方对你还算客气。
但没过多久,这位新朋友就开始对你嘘寒问暖、事无巨细地“关心”起来。
他(她)不仅频繁地给你打电话、发信息,还时不时地询问你的私事,甚至在你明确表示不想谈论某些话题时仍不依不饶。
面对这样的“热情”,你会感到舒适和愉快吗?
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和侵扰吧。
因此,在与人相处时,我们要学会把握分寸,保持适当的距离。
热情是好的,但过分热心就成了灾难。
朋友笑笑曾有一段漫长的低谷期,在那段时间里,她的原生家庭、伴侣和友情都出了问题。
父母控制欲太强,总想摆布她的人生;男友对她的付出视而不见,经常打压她的价值;朋友将她视作情绪垃圾桶,只在需要倾诉时才联系……
笑笑自认是一个善良、热心的人,却总是热脸贴冷屁股,长此以往,她便对自己善良的本性产生了怀疑:
“为什么我对别人这么好,却要被这样对待?!”
笑笑悲愤交加,无奈中求助了一位心理咨询师,那位老师在听完她的遭遇后,说:
“你可以试着将你的热心收回一点。一旦你的善良没有节制,就会纵容他人的依赖与恶意。”
在亲密关系中,并不是热心付出就能得到他人的珍视,相反,人性的灰暗之处在于,人会本能地轻视容易得到的东西。
商场的特价商品,买时没什么负担,丢了也不可惜;饭店里吃剩的菜,即使第二天可能会发臭变馊,也要打包带回来。
这是因为二者的品质有那么大的不同吗?并不是。
白开水虽然对胃好,可当人们有了更多选择时,它就是第一个被放弃的饮品。
人际关系中也是这个道理,对于信奉功利主义的人来说,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暗中标记了价格。
对别人的事过分热心,既会让自己变得被动,也会招致别人的不快——你怎么知道人家需不需要你的帮助呢?
正如法国作家蒙田所说:“适度的热情是最有价值的,过量了就会适得其反。”
在与人的交往中,秉持
“有来有往”“有问有答”
的原则。
人家问了,你再说;人家提了,你再帮。
如果别人没有开口求助,应该先观望一下,而不是一腔热情地贴上去。
那样很可能最后好心办坏事,还憋了一肚子委屈。
来源:视觉中国
课题分离,成年人的必修课
“课题分离”
是近年来心理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概念。
它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区分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并对自己的课题负责,不干涉别人的课题。
这个概念虽然听起来有些抽象,实际上却是我们成年人必须面对的现实。
举个例子来说吧:假设你有一个朋友正在为工作烦恼,他向你诉说了很多不满和困惑。
作为朋友,你可以倾听他的诉说,给予一些建议和支持,但你不能代替他去处理工作上的问题,也不能强迫他按照你的意愿去改变现状。
因为工作是他自己的课题,他需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如果你过分介入、干涉他的课题,不仅会让他感到不自在和反感,还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友谊。
更要命的是,如果你的建议真的左右了他的选择,结果发展得不尽如人意时,他一定会对你怀恨在心——哪怕当初是他求你为他建议。
学会课题分离,应当是所有成年人的必修课。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别人的困难和问题视而不见、漠不关心,而是说我们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要越俎代庖、过分干涉。
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
“人之所以为人,因其有理性;而理性的运用,必须以自由为前提。”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和选择,让他们在自己的课题上自由发挥、成长和进步。
课题分离的负面案例,往往出现在亲子关系中。
在有些父母眼中,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辛劳,不够听话顺从,辜负了自己的良苦用心;而站在孩子的角度,家长控制欲太强,不会关注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尊重自己作为人的个体性。
于是,父母抱怨“白养儿女”,孩子泪流满面。
明明有着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却造就互不理解的悲剧。
在亲子关系中,也应该运用“课题分离”的原则。
其要义是尊重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其有发展的自由、有选择爱好的自由,更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孩子对他自己人生的支配权。
家长的心自然是好的,可是旁人能真正为他的人生负责吗?
你那样对孩子放心不下,说白了还是不相信他。
可我们终究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开启他在大世界的冒险啊。
可以建议,但不能真的代替别人去做决定。
无论这个人是你的伴侣、子女,还是你的亲戚、朋友。
“放下度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别妄想靠自己改变别人,也不要轻易介入别人的因果。
课题分离绝不是自私,而是一种难得的大智慧。
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要做,又何必庸人自扰呢?
来源:视觉中国
敢于拒绝,是关系里最大的清醒
《可塑的我》中说:
“大部分人都活在别人对你的期待之中,而非自己的真正想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拒绝别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诚然。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请求。
有时候,这些请求可能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违背了我们的原则,甚至损害了我们的利益。
但出于种种原因——比如面子、情义等——我们还是会对别人说“yes”。
然而,勇于拒绝却是人际关系中保持清醒的关键所在。
勇于拒绝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变得冷漠无情,而是说我们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不”,坚守自己的阵地,不为不值得的人让渡自己的利益。
一个总是说“好的”“都行”的人,不容易被别人看到他真正的需求,自然也无法让别人清楚他的底线。
我们提倡友善和助人,但绝不是丧失自己的个性,让自己成为失去獠牙的老虎、砍去尖刺的玫瑰。
有时候,拒绝比很多事都更能表明立场。
拒绝这个行为本身,自带筛选功能。
懂你的人,即使你拒绝了他的请求,他也不会怪罪你;那些带着目的接近你的人,一旦你拒绝了他们,他们便会露出本来的面目。
老王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善人。
他在家孝敬岳父岳母,出门会扶老奶奶过马路,饺子永远吃皮最破的,单位发福利,到他的时候礼品没了,他也摆摆手说“不用了”。
他身边的所有人都说他是“活雷锋”,夸他先人后己、品德高尚。
一次,一位朋友到他家做客,铺垫了许久才说是为了高利贷而来,需要一个担保人。
老王不是没听过高利贷相关的恶性事件,要是这个朋友中间跑路,那不是责任都在他了吗?
他不干,坚决不干。
然而,那朋友扑通一声跪在了老王面前,还不断地给他戴高帽子,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肯定讲信用。
老王同意了。
结果这事儿敲定还没半年,那朋友做生意失败,背着铺盖卷跑了。
生活中,因为一时心软、不懂拒绝,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事还少吗?
可总有些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坏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其实,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专挑你下手呢。
点餐时,口味独特的朋友总是更容易得到照顾。
学会拒绝、大胆亮剑,是对自己的爱护,也是对关系的一种尊重——
连你的底线都不尊重的人,你怎么能期待跟他建立真诚的友谊呢?
来源:视觉中国
结语
皮尔斯·安东尼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只是找到彼此的共同之处,更要尊重彼此的差异。”
保持适度冷漠,正是一种“差异思维”。
它基于个体差异性产生,却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它看似将自己撇得干干净净,却饱含着人际交往的大智慧。
任何关系,想要行稳致远,都应做到以下几点:
尊重别人的生活,不要过分热心;
尊重他人的命运,做好课题分离;
尊重自己的需求,敢于拒绝别人。
只有保持适度冷漠,才能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这样,既不伤害别人,也不委屈自己;既不失礼节,又能保持清醒和自由。
最后,愿我们都能在关系中得到滋养,进退无忧,张弛有度。
共勉!
今日最新热帖
【双语新闻】
法国要收回自由女神像?美国:不还
【双语新闻】
关于“加班”,国家表态了……
【双语新闻】
特朗普宣布:拜登赦免令无效,因为用的自动笔
【BBC英语】
【BBC六分钟英语】你了解女足世界杯吗?
【家长课堂】
戒掉唠叨的30天:我发现当妈的最高境界竟是……
【双语新闻】
百度副总裁为女儿“开盒”道歉:深感愧疚
【心情驿站】
人与人交往的黄金定律(深度好文)
【双语新闻】
“馕言文”火了,网友:哎捧友,你的头里知识塔里木河一样流呢
【心情驿站】
两性关系4个层级:只有被深爱过的女人,才体验过第四层
【VOA英语】
VOA慢速英语|The Goodyear Blimp Has Been Flying Over America
【双语新闻】
卫生巾品牌“集体塌房”
【双语新闻】
普京对俄乌停火协议态度不明
【口语听力】
口语交际 | Let's clean our house.
【双语新闻】
美国公司要改编《哪吒》?目前正在创作剧本
【双语阅读】
每日晨读 | 漂亮的洋娃娃
今日全站热帖
【资料下载】
Grammar in use (剑桥语法三本合集)附有音频下载
【资料下载】
《超实用核心英语词汇:基础英语词汇2000》电子书[PDF]下载
【资料下载】
《场景式500主题会话10000单词完全掌握》[PDF]下载
【心情驿站】
lù安还是liù安?不同读法的地名,你还知道哪些?
【双语新闻】
法国要收回自由女神像?美国:不还
【双语新闻】
关于“加班”,国家表态了……
【双语新闻】
特朗普宣布:拜登赦免令无效,因为用的自动笔
【BBC英语】
【BBC六分钟英语】你了解女足世界杯吗?
【家长课堂】
戒掉唠叨的30天:我发现当妈的最高境界竟是……
【双语新闻】
百度副总裁为女儿“开盒”道歉:深感愧疚
【心情驿站】
人与人交往的黄金定律(深度好文)
【双语新闻】
“馕言文”火了,网友:哎捧友,你的头里知识塔里木河一样流呢
【心情驿站】
两性关系4个层级:只有被深爱过的女人,才体验过第四层
【VOA英语】
VOA慢速英语|The Goodyear Blimp Has Been Flying Over America
【双语新闻】
卫生巾品牌“集体塌房”
最新评论
今日英文热帖
每日一句
|
【每日一句英语】2025-03-19
双语新闻
|
法国要收回自由女神像?美国:不还
双语新闻
|
关于“加班”,国家表态了……
双语新闻
|
特朗普宣布:拜登赦免令无效,因为用的自动
BBC英语
|
【BBC六分钟英语】你了解女足世界杯吗?
双语新闻
|
百度副总裁为女儿“开盒”道歉:深感愧疚
双语新闻
|
“馕言文”火了,网友:哎捧友,你的头里知
VOA英语
|
VOA慢速英语|The Goodyear Blimp Has Been
双语新闻
|
卫生巾品牌“集体塌房”
双语新闻
|
普京对俄乌停火协议态度不明
口语听力
|
口语交际 | Let's clean our house.
双语新闻
|
美国公司要改编《哪吒》?目前正在创作剧本
双语阅读
|
每日晨读 | 漂亮的洋娃娃
四级六级
|
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每日一练 250318
VOA英语
|
【慢速】每日听读 |旧金山独具历史意义的悬
双语阅读
|
【听&读】朗读《皆大欢喜》
口语听力
|
【现场说】在印度尼西亚一日三餐一般会吃什
口语听力
|
“不知道”不要只会I don't know.
双语新闻
|
经济前景黯淡,美国消费者削减开支
口语听力
|
英语听力|What if that was just the star
今日中文热帖
家长课堂
|
戒掉唠叨的30天:我发现当妈的最高境界竟是
心情驿站
|
人与人交往的黄金定律(深度好文)
心情驿站
|
两性关系4个层级:只有被深爱过的女人,才
心情驿站
|
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心态
心情驿站
|
我问Deepseek,人生回报率最高的10件事,看
家长课堂
|
普通家庭真正的鸡娃:早睡、运动、阅读、长
心情驿站
|
女人长相年轻,是因为这5个好习惯,中3个以
心情驿站
|
我见过活得好的人,都做对了这1件事
心情驿站
|
年少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
心情驿站
|
一个人最掉价的6种行为,希望你1个都没有
心情驿站
|
“肝”透支了!全过程曝光
心情驿站
|
身弱的人,最顶级的改命方式
心情驿站
|
读懂老祖宗留下的8句致富心得,如鱼得水!
心情驿站
|
生和不生,到底谁更后悔?真相揭露:比生儿
心情驿站
|
【夜读】亲爱的朋友:你念,我在!
心情驿站
|
停止抱怨,是转运的开始!(看懂受益一生)
心情驿站
|
苏轼最具“禅意”的一首诗,短短56字,通透
心情驿站
|
养运的第一步:养面相
心情驿站
|
晚上不吃饭就能减肥吗?科学减重,走出误区
家长课堂
|
我每天给儿子“立学霸人设”,不到2个月,
关闭
站长推荐
/1
英语培训
英语家园网站官方网校培训
查看 »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 © 2005-
英语家园
(https://www.enfamily.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5-3-19 20:41
鄂ICP备202100676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17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