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一运动、二阅读,第三个你绝对想不到

发布者: 风中麦田 | 发布时间: 2025-3-12 20:58| 查看数: 80| 评论数: 0|



学习优秀的孩子,其实“功夫在诗外”。

培养好孩子思考的习惯,他才能稳定进步。

——虎妈


(点击右边的三个点,可以下载音频和调整播放速度)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男孩派主播周周朗读音频

作者 | 果小乐妈妈

来源 | 果小乐妈妈(ID:zljy2507480)



有时候和一些父母交流,会发现他们对孩子特别“丧气”。

你要是看不过去,和他掰扯几句,就会发现根本没用。

“孩子聪不聪明,都是基因决定的。”

“天生的,会不会学习出生那刻决定了。”

“大脑是无法改变的,神经细胞不能再生。”

这类人的思维好像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固化了,接受不了任何外界信息的渗透。

我一直认为,后天养育对孩子学业成就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与父母本身的学历没有直接关系。

是的,没有拥有“基因彩票”的孩子也不应该被鄙视。



著名的脑科学专家洪兰教授提出了激活大脑的三大法宝:

一运动、二阅读,第三个你绝对想不到!



别看孩子天天乱跑

80%运动不达标!

小孩子在运动后去做功课的效果是最好的。

因为运动后,大脑会分泌营养素BNDF——其可以促进神经细胞长出新的分支。

这也是很多小学现在非常重视体育课的原因之一。

今天呢,我重点讲一下有效运动

我之前走入过一个误区,就是把“运动”理解为“只要孩子不坐着,动来动去的就可以了。”

每到周末,我就会和队友轮流带孩子去公园放风,散步,生拉硬扯的也得凑够2个小时。

可是后来发现,孩子的跑啊、跳啊、平衡力等等,都没有太大的提高。

甚至有时候带孩子出门,走几步就喊累,按理说户外运动这么久了,咋还没锻炼出来呢?

后来,我找到了答案:强度不够。

想到这可能也是我们大部分朋友忽略的地方,赶紧写出来和你们分享。

我们抓孩子运动的时候,不仅要关注运动时长,还要关注运动强度。

尤其是像我一样,去公园走几步,就得找个长椅坐下来休息会儿的妈妈们。

到底不同阶段孩子的每日运动标准是什么呢?

美国儿科协会有一份建议。

婴儿:醒着的时候练习趴,每天30分钟以上;

幼儿:社区散步或者户外玩耍,每天3小时以上;

学龄前儿童:翻滚、投掷或者追赶类活动,每天3小时以上,包括1小时中高强度运动;

小学生:自由玩耍或者不以竞技为导向有趣的体育运动,每天1小时以上,其中一周有3天肌肉/骨骼强化运动;

中学生:社交性质的运动,避免进行单一运动项目,每天1小时以上,其中一周有3天肌肉/骨骼强化运动;

青少年:社交性质的运动为主,选择性进行合适的竞技类运动,每天1小时以上,其中一周有3天肌肉/骨骼强化运动。

其中,肌肉强化的运动,大多是带有一点抗阻力的运动,比如推拉玩具、滚球、抛球、蹦床、引体向上、攀爬等等。



而骨骼强化的运动,则主要是涉及到很多跳跃或者快速转换方向的类型,比如,单脚跳、双脚跳、定点快速往返跑,跳绳,跳房子等等。

看到这,大家不妨自查一下,孩子的运动量,不仅仅是时间还有强度都达标了吗?



广泛阅读

重塑大脑神经网络

在洪兰教授看来,说话是本能,阅读是习惯。

阅读会改变大脑,也是最快吸取信息的方式,眼睛一分钟看668个字,说话最快一分钟250个字,阅读比说话快3倍。

通过阅读,尤其是在处理字母、单词、以及理解含义的过程中,大脑会经历形态上的变化。

研究显示,定期阅读能够增强记忆功能,激活大脑中与情绪和认知相关的区域。

值得庆幸的是,从女儿几个月大开始,我就陪着孩子一起阅读。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给她读绘本可以多感官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大脑也在飞速运转。



到如今,女儿每天放学回家后,会主动选择一两本,我们一起坐到书桌前看看书,十分惬意。

我还养成了在家里到处放书的习惯,方便我们随时随地可以拿到。

书籍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而阅读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很多:

增强大脑、减轻压力、扩展知识、改善记忆、提高注意力、促进心理健康等等。

而学习的过程,就是用旧知识去拓展新知识。

当我们大脑里的“旧”知识足够多的时候,“链路”够多,学习新知识,会一下子变得容易起来。

比如,孩子绘本类书读多了,识字量积累一段时问后,突然能读章节书了。

等章节书读多了,孩子好像什么道理都懂了,也突然学什么都快了。



玩游戏

也能让大脑变聪明?

洪兰教授认为,游戏不是学习的敌人,它是学习的伙伴,游戏也是大脑成长的营养剂。

当然,这里的游戏可不是指网络游戏,而是和“人”交往的游戏。

这个论点我觉得很新鲜,仔细想了想。

总结下来,我觉得这就社会环境的刺激,最重要是人的刺激,和别人的大脑进行沟通。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遇到很多学霸,他们通常不仅仅是学习好,还经常担任班干部,比如学习委员、班长、学生会等等。

而这些与别人打交道的过程,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反而让他们全面发展。

曾经看到一位脑科学专家对小白鼠做了一个实验。

把小白鼠分成三组。

第一组:3只小白鼠放笼子里,环境正常;

第二组:3只小白鼠被分开单独喂养,笼子用布盖住,环境贫瘠;

第三组:3只小白鼠与十几只小白鼠关在一起,同时笼子设置为宽敞明亮、内里放置滑梯、秋千、小桥等各类玩具,环境丰富。

养了几个月之后发现:

“丰富环境”组的老鼠优势最为显著,而“贫乏环境”组的老鼠处于绝对弱势。

也就是说,只有在丰富环境下生长的、接受了丰富刺激的小白鼠的大脑神经元最多、最密集,神经链接也最丰富。

我们有些家长对待孩子,总是希望他不要去玩,最好20个小时都在念书。

不爱出门活动,不愿与人交流,缺乏对大自然的探索,这些都是“宅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实,游戏才是学习的好伙伴,而最好的游戏就是和同伴玩。

孩子游戏的时候,想象力在发挥,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根本。

如果你太凶,就没有人喜欢跟你玩,太懦弱别人就要欺负你。

这些都可在游戏中感悟习得。

有时候孩子没有办法跟他的小伙伴在小广场上玩游戏,那我们回家以后,可以和孩子玩些亲子小游戏,比如手指小游戏、感统小游戏等。

这里,不由得想到了很多家长都反应:多和孩子聊天,孩子也会越来越聪明。

这不也是人脑之间多交流的好处吗?



写在最后:

运动、游戏、阅读,前两个是动,最后一个是静,这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动静结合。

建议读到这篇文章的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坚持这三个成长途径!

当然,在教育的旅途中,我从来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指导者,也只是一个初学者。

我一直坚持,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不断进步,建设属于孩子的正向循环。



*来源:果小乐妈妈(ID:zljy2507480),文科硕士,小学语文教师,专注分享孩子教育的一些感悟与经验。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