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妈妈随口问孩子最期待什么,却被惊出一身冷汗:很多孩子,已经出现这种问题……

发布者: 风中麦田 | 发布时间: 2025-1-11 23:55| 查看数: 36| 评论数: 0|

文/小树妈妈

来源/小树妈妈(ID:tree2050)

前几天看到一位二胎妈妈分享的真实经历,觉得特别唏嘘。

这位妈妈家里,大宝是女孩,6岁,刚上小学;二宝是男孩,刚上幼儿园小班。她早上会一起送两个孩子去上学。

一路上弟弟嘴巴念叨个不停:

“妈妈我们放学能去坐摇摇车吗?”“我要老师送给我的小挂坠。”“给我卡给我卡,我要开门。”……

她只要稍微一松手,儿子就会跑不见,不是蹲下玩树叶,就是跑到马路边“走平衡木”。

相比之下,女儿显得特别安静,面无表情地跟着妈妈走路。

她试着跟女儿聊天,女儿也总是敷衍回应:

“刚刚吃饱了吗?”“吃饱了。”

“今天有体育课吗?”“没有。”

“昨天爸爸说你,你伤心了吗?”“嗯。”

“你期待去上学吗?”“不期待。”

“那你期待放学回家吗?”“没有。”

回答最后这个问题的时候,女儿加了一句“我什么都不期待”,然后就拿过书包要进校门。

妈妈听到这个回答却愣住了,她怎么也想不通6岁的孩子怎么会没有任何期待呢?



来源:视觉中国

其实孩子“没有期待”这件事,已经不是个例了,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张口闭口就是“随便”“都行”“没意思”。

他们不爱社交,也很少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严重的甚至会发展到焦虑、抑郁、情绪失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一件事:不能和这个世界具体的事物连接。



我看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时,对一句话印象特别深:

“我本想这个冬天就死去的, 可正月里有人送了我一套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作为新年礼物, 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那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

主人公与这套和服产生了连接,所以他愿意继续留在人间。

心理学上有句名言:意义感其实是一种连接。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我们会热爱生活,一定是因为体验过生活的美好。

我们吃过好吃的东西,去过好玩的地方,遇到过可爱的人,这些体验会让大脑神经元逐渐产生有意义的网络,让我们觉得人间值得。

如果一个孩子能充满期待地去上学,这种动力一定来源于内心的力量。

而这位送女儿上学的妈妈在分享中提到,女儿这个阶段经常被老师告状,说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作业完成得不好,还写道:

“每天去接女儿放学的老公,跟老师聊一次天,就对女儿严厉几分。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老公已经相继禁止了女儿在本周末看动画片、用小爱听故事、周末游泳、约小朋友玩、晚上散步或者出去玩,并且更是在这两天晚上我给女儿检查作业、带她读书时,强制把我支开,自己上手。”

看完这段话,我们会感觉到,孩子与那些美好的具体事物建立的连接,都已经因为成绩不好,被父母人为地斩断了。



来源:视觉中国

孩子缺乏与美好生活的连接,就像没有根的大树,很难吸取到养料,自然无法兴致勃勃地去上学。

好在这位妈妈及时地意识到了问题,她在女儿说出那句“没有期待”之后,只是愣了一下神,很快蹲下来看着女儿,试着用欢快的语气问:

“那宝宝期待妈妈每天早晨给你做的惊喜早餐吗?今天早晨的烧麦是不是很好吃?”

女儿脸上的表情终于有了一丝变化,眼神动了起来,回答说:“嗯,好吃。”

然后她又赶紧捧起孩子的小脸,小声说:“是不是至少到学校里可以见到你新交的好朋友,可以跟她们聊聊天、玩一玩?记得别在上课时聊就行。”

女儿听到“好朋友”三个字时,脸上总算有了笑容,还嘟起嘴亲了妈妈一下,转身进入校门。

在妈妈提到美食和好朋友的时候,孩子内心体会到了具体的连接,所以她有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也是深度连接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像一个巨大的支持系统,能够在压力、迷茫、困惑袭来的时候,让孩子感受到滋养和力量。



对于家庭而言,最重要的连接就是亲人之间的彼此支持。



来源:视觉中国

一位网友说,她家是两个女儿,平时带孩子的时候,她发火的次数明显比她先生多,但是两个孩子跟她的关系更好。

比如孩子觉得爸爸哪些话说得不对,会直接出言反驳回怼。

但跟她聊天时,态度明显更友善,甚至微信名都专门备注为“超级无敌喜欢的妈妈”。

不过就像一句话说的:“人与人之间,是有一个情感账户的,每次让对方开心,存款就多一点,每次让对方难过,存款就少一些。”

这位网友表示,她的确在孩子的教育上要比她先生更花心思。

从给孩子挑选课外书到给她俩的社交出谋划策,从帮孩子做学校要求的PPT到给她俩准备健康的零食、小吃……大大小小的事儿,她都会深度参与和陪伴。

孩子是很聪明的,她们心里明白,妈妈是爱她们的,即使偶尔说话语气严厉,也是为了她们好,所以不会记恨,如果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还会主动配合。

情感账户里储存的资本多了,孩子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就更愿意跟她倾吐心事。

所以,世上真的没有白走的路,你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和心血,都会融化成你们之间斩不断的血脉亲情。



除了亲人之间的连接,帮助孩子建立其他方面的连接也很重要。

我想起著名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贺岭峰分享过的一个案例。

当时他接到一对复旦教授夫妻的求助,夫妻俩14岁的儿子抑郁了,很严重,感觉生活中什么都没意思。

贺岭峰跟孩子聊天,无意中了解到孩子喜欢猫,觉得每周到猫咖啡馆做两小时的义工还有点意思。



所以他就建议父母给孩子养猫,并且总结道:

你若想让一个人活得有意义,就要让他跟这个社会建立连接:与人的连接、与自然的连接、与物的连接。

如果总是将孩子困于学校和家,听到见到的都是和学习相关的事情,那不出问题才怪。

只有让孩子多出门、多做点其他的事情,他才有机会去建立其他的连接。

这些连接,会让孩子觉得生命有意义,这样才能找到生活的热情,才会生出更多前进的动力。

我们平时也可以多观察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

无论是爱看书、爱画画、爱运动、爱音乐、爱追星、爱养猫还是其他什么,只要孩子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专注且沉浸其中,他就会很容易体验到发自内心的兴奋、喜悦、感动,这种状态,心理学上叫作“心流”

只要心里还有这种触动,孩子就是在跟美好的、积极的、幸福的体验建立连接,就会影响他们大脑的神经元,让他们觉得生活很有意义。

最后,祝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生活中的乐趣,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