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11个姐姐组团“扶弟”,凑32万为弟弟买房娶妻,现状曝光:母亲已离世,临终最大遗憾是

发布者: wangxiaoya | 发布时间: 2024-11-26 22:14| 查看数: 75| 评论数: 0|

文/行简

来源/读书369(ID:dushu369com)

先前,一段名为《11个姐姐凑32万为弟娶亲》的视频,刷爆了网络。

视频中,11个姐姐和其父母,穿着同款的红色T恤,笑盈盈地为家中独子高浩珍庆贺新婚。



事件经过传播后,一时间热度很高,许多人担忧姐姐们是在父母强求下,被迫拿出自己的积蓄补贴弟弟。

为此,高浩珍的十姐高玉在接受采访时讲到:“32万元是姐姐们自愿自发为弟弟凑的,主要想帮弟弟在县城买个房。

这32万元,平摊到每位姐姐身上,每人还不到3万块,她们出得起,请大家放心。”

此话一出,许多人纷纷点赞,表示“羡慕这份感人的手足情,羡慕这个温馨有爱的大家庭”。

繁华落幕后,高家恢复了往日平静的生活。

直到两年多以后,高母因病去世。

临终前,高母说,她最大的遗憾,是家中最小的女儿,还没有组建自己的“小家”;

而她最大的遗愿,是她这十二名儿女,能永远是温馨和睦的“大家”。

在母亲的叮嘱下,高家姐弟间的感情纽带,越发牢固。

从他们身上,可以凝练出兄弟姐妹相处时的3点建议,供大家借鉴。



相互麻烦

兄弟姐妹越走动,情谊越深

面对记者时,高玉有一段陈述,令我感慨颇多。

大意是说,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全家人穿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

爸爸妈妈经常外出操劳,他们姐弟十几人就大的带小的,互相照顾陪伴着长大,所以他们感情特别好,有什么事都不怕麻烦对方。

诚然如此。

亲人之间,只要感情在,很多时候是不怕麻烦的。

无事时多走动,常惦念;遇到过不去的坎,攻不下的关,及时求助,反而会让情谊越来越深。



来源:视觉中国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堪称千古名篇。

特别是其中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情感真挚,令人伤怀。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苏轼的这阙词,其实是写给他的弟弟苏辙的。

苏轼兄弟二人的感情极好,连当时的皇帝宋神宗都有所耳闻。

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事发,苏轼受牵连被诬陷入狱,眼看就要被问斩,往日交下的朋友人人自危,大都噤声,不敢为苏轼求情。

唯有苏辙,不但没有埋怨哥哥牵连自己,还冒死上奏,写了一份感人泪下的《为兄轼下狱上书》,愿意免去自己的官职,只求换哥哥被赦免。

而此时,在狱中的苏轼,心心念念的也是弟弟。

他自知命绝,万念俱灰,给子由写下绝命诗:“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皇帝闻说此事,感苏氏兄弟情深,免去苏轼死罪,贬至黄州,同时贬苏辙至江西,五年不得升调。

此事了结后,兄弟二人见面,苏辙为给哥哥宽心,打趣说听闻哥哥厨艺了得,想麻烦哥哥做一桌好菜,犒劳一下弟弟。

苏轼闻言大笑,二人当晚把酒对酌,手足情谊愈发深厚。

此后数年,两人聚少离多,常以书信传音。

公元1101年,64岁的苏轼病重,弥留之际,他最后一次留信麻烦自己的弟弟:“让子由把我葬在嵩山之下,为我作墓志铭吧。”

苏辙收到信后,泪如雨下,哭喊道:“惟我与兄,出处昔同,幼学无师,先君是从。游戏图书,寤寐其中,曰予二人,要以是终。”

他连夜安排人将哥哥的妻小接到府中照料,并亲自提笔,写下《东坡先生墓志铭》,怀缅那个多才重情的哥哥。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不麻烦别人,关系永远无从建立。”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只有相互依靠,才不怕路遥多艰。

兄弟姐妹间,本就是血亲挚爱,不必太过生疏客气。

能理所当然地“打扰”对方,本身也是感情深厚的证明。

在合理的范围内,相互依靠,你帮我一把,我扶你一次。

你会发现,正是因为有了麻烦,亲人之间,才有了温度。



来源:视觉中国



彼此感恩

常念叨对方的好,滋润人心

身为家中幼子,高浩珍从小就备受姐姐们宠爱。

但所幸,他并未觉得理所当然,时刻铭记着姐姐们的帮助。

婚礼当天,22岁的高浩珍当众表态:

“父母年纪大了,多亏姐姐们一直照顾我,帮助我。

今后我会好好努力,照顾好父母,也要报答姐姐们对我的爱。”

婚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一直感恩在心,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回馈姐姐们。

二姐的儿子结婚时,高浩珍还给年龄相近的外甥包了个大红包。



知乎上有个问题:“家人之间相处,最忌讳的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一针见血:“一家人在一起,最怕的不是条件差,不是日子苦,而是把彼此的付出当成了理所当然。得寸进尺地讨要,永无止境地索取。”

一个大家庭中,如果人人都知感恩,懂回报,亲情就会如活水般流动起来,循环到每个人身上。

若是不把对方的付出当回事,让人觉得费尽心思,只养出一个白眼狼,那再亲的关系,也会就此心冷。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那是一对出身农村的兄妹,哥哥年轻时去了深圳做生意,一举成为富翁;而妹妹则留在了西北老家,嫁了一个乡村教师,平时养鸡种菜,做点小生意,过着普通幸福的生活。

有钱了以后,哥哥也提出过接妹妹一家去南方生活,但被妹妹以水土不服为由婉拒了。

但两人还是常常电话联系,逢年过节有机会了,就会见上一面。

直到有一年,妹妹的老公得了一场重病,医疗费用高昂,走投无路之际,哥哥支援了一笔钱,并亲自到医院替妹妹宽心。

手术的结果很成功,妹妹一家没有因为这次意外而受到太大影响。

那年过年,妹妹打包了自己种的新鲜瓜果、养的鸡豚当作年货,带上孩子去深圳给哥哥拜年。

哥哥嗔怪她:“一家人还搞这些,多见外。”

妹妹笑着说:

“刘姥姥打完秋风,再进大观园时都知道带些土特产回馈贾家,哥你帮了我们家这么大的忙,我也学学她,带点自家产的东西,给你拜个年。”

那天,兄妹俩吃着老家的东西,一起回忆着童年的故事。

其实这点土特产,比起几十万的手术费,不值一提。

但个中情谊,却十分暖人。

人生在世,能力、机遇各有不同,即使是兄弟姐妹,最终的成就也难免相差甚远。

但只要明是非、识好歹、懂感恩、知回报,就不会寒了人心。

常言道:“达时多朋友,患难见兄弟。”

人生路漫漫,真正需要帮助时,往往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会出手相助。

但一段持久的关系,不能总是单向的,而应该彼此心怀感恩、有来有往。

单向索取,难以久远;互帮互助,方可长存。

学会投桃报李,手足之情会更加牢固。



来源:视觉中国



共同珍惜

能够和睦到老,是最大的福气

古人云:“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

民间亦有俗语:“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去,家就散。”

为何高母离世前,会叮嘱她那十二名儿女要温馨和睦,原因很简单。

父母在时,兄弟姐妹天然有着纽带,不易走散。

但父母怕有朝一日自己走了,兄弟姐妹间的这份情谊会变淡,所以叮嘱孩子们要加倍珍惜维护彼此的缘分。

但其实,亲情永远是割舍不断的感情,父母过世后,人会在阵痛中领悟,从此人世间,兄弟姐妹就是最亲的人。

前阵子,一位88岁的姐姐和78岁的弟弟离别的视频,看哭了无数人。

,时长00:12

88岁的姐姐常年患病,瘫痪在床,记忆也大不如前。

在她难得清醒的时候,她再三要求,要回娘家转一圈,看一看自己的弟弟。

临别前,她哽咽地说着:“娘家的路,我可能是最后一次走了,你要照顾好自己。”

只这一句,何其质朴,却又何其触动人心。

有网友在这则视频底下留言,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他说:“四年前的初冬,我陪91岁的妈妈去看她100公里外99岁的姐姐,两人就相互拉着手不放,两人都流泪,说的也是这些话。

年底姨妈走了,次年妈妈摔了一跤后也走了。”

不同的场景,相似的对白,再一次触动了无数人的回忆和心弦。

人生终不过百年,见一面就少一面。

趁还来得及,多见见自己的兄弟姐妹,珍惜这段缘分。

别因为小家疏远了大家,别因为间隙疏远了兄弟。

还记得《警世恒言》中那个紫荆树的故事吗?

一棵千年紫荆树下,住着三兄弟,因为各自有了小家庭,决定要分家。

家中所有的东西都被平分了,唯独那棵紫荆树不知如何处理。

有人提议,不行将紫荆树砍掉吧,每家分一段。

可就在准备动手时,老大含着眼泪说:“正因根生本,本生枝,枝生叶,所以生长繁荣,如今却要活活分离......”

两个弟弟闻之落泪,三个妯娌见此,也改变了之前的想法,决定继续和睦相处下去。

是啊,也许长大后,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

但我们都曾同根连气,一母同胞,天生就会时刻惦念着对方。

在变老的路上,有兄弟姐妹陪伴,和睦相处,就是莫大的福气。



来源:视觉中国



很喜欢电影《我的兄弟姐妹》中的一句台词:

“我们曾经是天上飘下来的雪花,本来互不相识,但落地之后便结为一体,结成冰,化成水,永远不分离。”

高家姐弟们的故事,虽是特例,但这份情,却并不特殊。

那是所有珍重兄弟姐妹的人,时时挂在心上的温暖。

人生在世,风波难免。

但一母同胞的亲人,没有解不开的心结,没有抹不平的摩擦。

多一些来往,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珍惜,才能让情谊稳固,关系亲近。

点亮“在看”,愿我们都能守护好兄弟姐妹的缘分,常来常聚,一同变老,做彼此人生路上最好的陪伴者!

最新评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