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育娃十年才明白的道理:不要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发布者: wangxiaoya | 发布时间: 2024-11-9 22:27| 查看数: 46| 评论数: 0|

育儿路上,父母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学会放手。

不在琐事上消耗孩子,用爱与理解去守护他们自信成长。

作者 | 朵妈

来源 | 朵妈乐分享(ID:duomalele)

前几天接到一位朋友的深夜聊天,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非常开明的妈妈,在家懂得充分尊重孩子,平时也不怎么批评孩子,出门在外也会维护孩子的面子。

直到无意中看到了一段自家的监控视频,才让她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做到她自以为的那么好。

有一次,学校要求每个孩子学做一道菜,于是她家娃就在家练习。孩子动作比较生疏,朋友虽然没有批评孩子,却一直在旁指点着:

“你这个切得太厚了,不容易熟。”

“鸡蛋要先打散,西红柿炒蛋要先炒蛋,再放西红柿。”

“有什么好怕的,油又溅不到你。”

“盐巴要最后再放,不然里面的碘会挥发掉。”

......

朋友说当时没注意到孩子的表情,回看这段录像才发现孩子当时的惊慌和不知所措。

没有一句骂人的话,语气平静温和,但字字句句都企图让孩子明白:

菜要怎么切,我比你清楚,你得听我的;盐要什么时候放,只有我知道;你做什么都错,我才是对的;我不说,你就做不好。

她在这里才第一次意识到:原来面对孩子,我是这样的傲慢。

出于“好心”的指导,却让孩子压力倍增,而且很多话当时觉得很必要,现在却觉得有些多此一举了,孩子也许并不需要她的指手画脚。



和朋友聊完后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在某些不自知的时刻,我也做过同样的事情。

类似这样的“指导”,遍布在生活里的方方面面:

“我觉得你穿这个颜色最好看,那个颜色不太行。”

“玩点什么不好,非得玩这个。”

“书包好好背,怎么歪七扭八的。”

“睡前少喝水,不然要跑厕所。”

......

什么事情要什么时候做、怎么做才好、怎么做不好,好像没有我们的“好心”提醒,孩子就无法做成任何事,看似为了孩子好,但也伴随着制止和指责。

孩子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做什么都是错,长期下来会变得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延磨蹭,不自信,遇事很容易就放弃。

不仅得不到任何的成长,也无法焕发出该有的生命力。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就像朋友最后悟出的那个道理:

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没必要在小事上过多消耗孩子。



无关紧要的事,不责备

现在的孩子总是生活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的,每一个小动作都会在父母眼里被无限放大。得到的注意力太多太集中,一点点小事都会被反复提及。

什么饭吃少了、衣服皱了、鞋子乱放、作业写太慢、字写太乱......

其实细看,咱们有时候挑的那些错,根本就涉及不到对与错,这样的小事也经常在孩子耳朵边唠叨,让孩子的大脑和身体的弦儿一直都紧绷着,始终得不到放松。

孩子被责备时心理是怎样的?英国心理学家特丽·阿普特曾经这样形容过:

“那原本充满了歌声与欢笑的身体,突然之间就变得畏缩、紧张、一蹶不振,原本神采奕奕、热情激动的脸上覆盖了阴霾。

闪闪发亮的眼神黯淡了,恍惚地看着家长的脸,等待暴风骤雨慢慢归于沉寂。”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确实需要父母的指导和教育,但在一些没那么重要的事情上,我们要允许不完美的发生,给孩子留下自我生长的空间。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

不控制

举个很小的例子:

你想让孩子多喝牛奶、多吃虾,觉得营养高,但孩子可能不喜欢吃,或者吃的不多,这个时候你会强迫孩子继续,还是放下碗筷也可以?

这是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的一个故事,其中一段话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十年后,你可能不会记得你的孩子最后有没有吃完那几只虾.

但你的孩子一定会记得你是怎样在饭桌上,强制要求他吃完,不吃完就威胁他以后都不许再吃虾了。

我觉得什么东西好,你就要多吃;我觉得怎样做才好,你最好照做。

看综艺的时候,我们觉得黄教主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是多么无理取闹,但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却浑身不觉。

说到底,只是两只虾而已,能不能吃完、想不想吃,这是孩子自己完全可以判断的事情。

但有时候我们却不信任孩子的判断,以“我这是为你好”的名义给孩子打上“不听话”“不懂事”的标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家长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放手,让他们尝试想要尝试的事情,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好。”

为人父母,一生需要学习的课题之一,就是放手和信任。

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让他在挫折和欣喜中成长,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父母能做的事

脱离内耗的漩涡

在小事上消耗孩子的父母,也是最容易内耗的,内耗又会在不知不觉中转移给孩子,形成闭环。

你们发现没有?在家庭中,最敏感的其实就是孩子。

如果感觉到父母不开心,孩子也不会让自己开心;如果父母整天低气压,孩子也会让自己陷在低气压里,否则就会有深深的负罪感。

所以,我们能做的事,就是把自己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起来,不在生活的琐事上消耗自己,这也是对孩子最有力的支持。

在成长的过程中,避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更专注于整体成长,通过理解、支持和耐心陪伴,帮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

让我们一起努力,和孩子共同收获快乐和成长。



*来源:朵妈乐分享(ID:duomalele),朵妈在这里分享育儿经、生活感悟以及女性感兴趣的话题。爱买、爱娃、爱生活的宝妈都爱聚在这里~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最新评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