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一个人的出众,是从孤独开始的

发布者: 风中麦田 | 发布时间: 2024-10-9 23:35| 查看数: 57| 评论数: 0|



周国平曾说过独处的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是惶惶不安,想要逃离;

第二境界,是能够平静地面对孤独,专注做事和思考;

最高的境界,是在独处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年轻时,我们总是害怕被人群抛弃,宁愿隐藏个性,也要融入各种社交场合;

长大后,却逐渐疲于应付人际关系,觉得一个人独处,未尝不是一种惬意。

酒桌上的觥筹交错,不如白云高卧,清风闲坐;饭局上的称兄道弟,不如读书学习,沉淀自己。

当一个人熬到没有电话,没有社交,没有聚会,便是走向自由的开始。



在中国文坛,有一位神秘的作家。

她谢绝任何签售,也从未露面采访,甚至网络上都搜不到一张本人的照片。

但由她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比如《风吹半夏》、《欢乐颂》、《大江大河》,却广受欢迎。

她就是作家阿耐。



据阿耐的身边人说,阿耐平时非常低调。

她平常和出版编辑交流,都是在线上,连微博简介都强调:“不见网友、不接受采访,不面见合作者”。

比起在社交场上推杯换盏,她更喜欢一个人在家里伺花弄草、默默码字。

远离人群的喧嚣,阿耐得以深入思考更多高质量内容,作品也愈发深刻。

如今写作十几年,她不仅收获了一大批忠实读者,稿费收入也翻了好几倍。

这世间,能够做出一番成就的,往往是敢于“不合群”的人。

他们不是个性孤僻,而是有自己的坚持;不是人缘不好,而是有足够丰富的精神世界。



那些驰骋各领域的牛人,无一例外,都有这样的共性:

建筑大师王澍,是中国第一位普利兹克奖得主,他说自己的灵感,大多源于独处时的绘画时光;

陈道明被誉为“双料影帝”,从影40年来荣耀加身,却直言自己“不喜欢往人群里走”;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找到真正的自我,秘诀就在于:

“把不属于生活的东西剔除干净,活得简单,简单,再简单”。

真正优秀的人,往往都是在一个人的时光里,实现自我成长的。

他们专注于当下的追求和目标,也能心无旁骛地,向理想的方向迈进。

所以,如果你感觉自己越来越喜欢独来独往的生活,那么恭喜你:

远离人群的喧嚣,你终将在自己的精神园地里,耕耘出一片绚烂花海。



作家山下英子曾在书中说,断舍离的最高境界,是拥有“间”的意识:

筛选掉不合适的关系,才能为值得的事留出“时间”;

告别虚假的情谊,才能为真心的人腾出“空间”。

现实中,很多人都会闯入我们的生活,但实际上能交心的,寥寥无几。

若是常常和那些不同频的人在一起,不仅无法排遣寂寞,反而会愈发空虚。



董宇辉刚步入社会时,也曾经试图融入各种聚会,和大家吃吃饭,喝喝茶,彼此东拉西扯,介绍朋友。

但后来,他愈发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就很少参加类似聚会了。

他把时间都放在精进能力上,没过几年,就晋升成了新东方的英语教研主管。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他遇到了特别好的挚友。

对方是学校里的物理老师,董宇辉经常能和他聊一些深度的话题。

两人一见如故,于是那段时间,他们经常买一只烧鸡,坐在西安城墙的护城河边,一边吹夜风,一边谈天说地。

董宇辉很珍视这段友谊,他说:

我终于遇到了一个跟我能聊天,并且聊很多的朋友。



真正好的友谊,不是强行融入,而是彼此吸引来的。

身边称兄道弟的朋友再多,都不如一个能和你说知心话的知己。

正如三毛那句“人间清醒”的发言: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担。

我当心地去爱别人,因为这样比较不会泛滥。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与其硬着头皮,出入那些无聊的聚会,不如和挚友相酌对饮,畅谈人生。

屏蔽掉外界纷纷扰扰,你自能收获简单的关系,和丰盈的内心。



看过一组漫画。

一个拥有红色心脏的人,看到远处一群人谈笑风生,便想要融入其中。

当他走近这群人时,却发现大家都长着黑色的心脏。

为了显得不那么突兀,他只能忍痛摘掉红心,换成黑心。

表面上,他终于成为了人群的一员;实际上,他无时不刻不因为丢掉自己,备受煎熬。



生活中,很多人像他一样,为了合群,伪装自己。

明明是个重度社恐,却装成社交达人,在聚会上呼朋唤友;

明明不认可某个方案,却为了迎合领导同事,点头称是。

可习惯在人前虚与委蛇,换来的往往不是被认同的快感,而是压抑和委屈。

若是不及时从其中抽离出来,很容易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

你知道吗?访谈界的“一姐”鲁豫,私下里有严重的社交恐惧。

坐飞机的时候,她害怕遇到认识的人,因为她不想跟人聊天;

饭局上,如果她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她会如坐针毡,想快点逃离。

平常在家里,她几乎闭门谢客,喜欢窝在沙发上看书、学习、刷美剧。

这种“离群索居”的生活,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却让她感到难得的滋养和放松。



《皮囊》中有这么一句话:

有人说生命始于40岁,也有人说是50岁,其实都不对,生命应该始于,你不再取悦围观者的那一天。

这世间的绝大多数人,都渴望融入人群,用热闹填补空虚;

唯有少部分人,敢于特立独行,在清净中感受生活的丰盈。

当你遵从内心,勇敢丢掉人群中的假面,即使一个人,也能把日子过得精彩纷呈。



快节奏的时代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被各种琐事填满。

或许是下班后的团建,或许是同事间的闲聊,或许是不情愿去的酒局……

这些都像消耗体力一样,消磨我们的精神和时间。

年轻时向往呼朋引伴的热络,长大后才发现,热闹之外的才是生活。

生命中的过客来来往往,但能陪你走到人生尽头的,屈指可数。

与其被无关紧要的人和事拉扯精力,不如在独处时光里,活成喜欢的模样。

无意义的饭局,找借口推掉;虚情假意的关系,学会勇敢戒断。

告别外界喧嚣,才能觅得一份清净之所,安静自在地享受生活。

正如史铁生说的: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

点亮“在看”,愿我们能够安顿好自己的内心,孤身能自在,独处亦清欢。

作者 | 竹西,爱读书,爱生活。

主播 | 绛染 ,电台主播、爱配音,神秘的爱猫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