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한국 사람 日本語 Deutsch

英语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搜索

《贝多芬传》:所有苦难,都可成为发光源

发布者: enfamily | 发布时间: 2022-12-4 10:30| 查看数: 83| 评论数: 2|



有人说:人生苦难重重。      

也有人说,大多数人的人生未必称得上苦难,但不如意常八九,是人生常态。  

面对人生挫折,有的人直面问题,勇于化解;有的人不敢面对,逃避现实;而还有的人怨天尤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一味抱怨是命运在与之作对。

如果你读过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也许对自己的那点所谓的人生挫折会有新的想法。

贝多芬一生多灾多难,悲惨的童年,孱弱的身体,双耳失聪,爱情失败,老来贫困交加,孤独无依。

但面对如此残酷的命运,贝多芬选择的不是消沉,不是放弃,而是努力抗争,从而创造出一个伟大的音乐世界。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所有苦难,只要熬过去,就会成为发光源。



人生皆苦,突破重围才有希望

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一个贫穷的音乐世家,他虽极具音乐天赋,可不幸的是,有个不着调的酒鬼父亲。

他父亲培养儿子,目的只是把儿子当作养家糊口的工具。

小贝多芬每天被关在房间里练琴四小时以上,可怜他小小的身子连琴都够不到,只能站在矮凳子上,边哭边弹。

父亲从酒馆回来常常已是深夜,每次都把贝多芬从被窝里拎出来,强迫他练琴到天明,

如果贝多芬不小心弹错了音,醉醺醺的父亲就会对他拳打脚踢。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八岁开始登台演奏,十一岁进入戏剧乐队并开始发表音乐作品,十三岁就当上了教堂管风琴手。

如果一直这样平顺地发展下去,贝多芬必将是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

但命运并没有善待他,十七岁那年,贝多芬的母亲去世了,父亲酗酒越来越严重,已经不能正常工作和理家。

作为家中长子,贝多芬被迫成了一家之主,担负起两个弟弟的教育之职和养家重任。

糟糕的原生家庭,给他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伤痕。

他性格开始变得怪异,经常暴躁易怒,很难与人相处。而且他还不修边幅,总是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别人暗地里都称他是“一头雄狮”。

贝多芬二十岁时,法国大革命爆发,战火席卷欧洲并很快蔓延到了波恩。

波恩是呆不下去了,贝多芬只好带着对音乐的满腔热情,背井离乡来到维也纳谋生。



初到维也纳的贝多芬年少气盛,雄心勃勃。

他的钢琴演奏技术尤其出色,经常与人“斗琴”炫技,名声由此越来越大。

到维也纳的第四年,贝多芬以钢琴家与作曲家的身份第一次举行个人演奏会,演出获得空前成功。

贝多芬在维也纳渐渐打开了局面,开始声名远扬。

托尔斯泰说:“当苦难来访时,有些人跟着一飞冲天,也有些人因之倒地不起。”

人的一生,有些是天命,是上天为你扎下的藩篱,而还有一些东西是需要你自己去改变的。

勇于改变,不困于原地,才能看到诗和远方。



前路漫漫,负重前行才是常态

贝多芬体会到了荣耀和幸福,可正当他想大展宏图时,命运却早已为他编排好了不幸的剧本。

他发现自己的耳朵出现了听力障碍,日夜嗡嗡作响。

可自己才二十五岁啊,正是青春飞扬的年纪,他无法相信这样的不幸会砸到自己头上。

于是,他瞒着家人朋友,躲避人群,一个人痛苦地守着这个秘密。

这样挨了五年,听力问题越来越严重,贝多芬绝望地向他的医生和牧师说出了这个秘密。

有人说,痛苦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贝多芬努力调整自己,在故乡的回忆里寻找快乐之源。

但命运是如此不待见贝多芬,在遭受耳疾的致命打击后,他的心灵也将经历重创。

由于身份低微,性格又极暴躁,贝多芬一生恋爱无数但终无果,最长的恋情也没有超过七个月。

给他最大打击,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是他三十二岁那年的爱恋。

当时贝多芬迷上了一位十七岁的姑娘,爱情一度让他活力四射。

但这个女孩“风骚、稚气又自私”,她的另择高枝让贝多芬痛苦万分,以至于差点走到了死亡的边缘。



关键时刻,是音乐挽救了他。

他将所有的失意悲伤都倾泄到音乐中,哀伤悲怆的《丧礼进行曲》,凄婉激荡的《月光奏鸣曲》都创作于失恋后的这段时间。

事后,贝多芬不无庆幸地说:“我本该结束我的生命,是我的艺术挽留了我。”

经过近一年的疗伤复元,贝多芬的生命重新开始热血沸腾。他向命运发出冲天一吼:“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罗曼·罗兰曾说:“生命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整个生活贯穿着痛苦。”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岁月静好,往往都是错觉;成人的世界里,负重前行才是人生常态。

莫泊桑在《一生》中这样写道:

“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内心狼狈,一边默默擦泪,一边走过阴霾。



所有苦难,都可成为发光源

听力越来越差的贝多芬,已经不能继续演奏钢琴和指挥乐队了,他将所有的心力都放在了作曲上。

他创作了一些应景革命歌曲,社会反响特别好,连很多大人物都纷纷向他致敬。

但光荣过后,命运马上急转直下。

由于时局变化,他失去了保护伞,此时的他债务缠身,一身病痛,身边没有一个朋友和亲人。

最残酷的是,他的耳朵已经完全失聪。而这一年,贝多芬才四十五岁。

也许是心有不甘,贝多芬要求完成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现场指挥。

但毫无意外,这次演出一败涂地。他指挥的乐队与歌手完全合不上拍,现场一片混乱。

这次失败虽然狠狠打击了贝多芬,但却无法彻底让他沉沦,贝多芬向命运发起了最后挑战:他要用痛苦换来欢乐。

他全情投入到《第九交响曲》的创作中,耳朵听不见,他就想了个办法:用一根小木杆,一端用嘴咬住,另一端插在钢琴箱里,通过震动来感知音律变化。

经过六七年的反复打磨,贝多芬一生中最后的音乐巨作终于面世了。

这是令人惊叹的音乐传奇,当其中的第四乐章“欢乐颂”响起时,欢乐骤然从天而降,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欢乐之中。

“欢乐颂”后来还成了欧洲联盟的盟歌,欧洲委员会的会歌。

1824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办了《第九交响曲》的首场演奏,他参与了现场指挥。

演出异常热烈,现场连续五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按当时惯例,皇族出场也只不过享受三次鼓掌礼。



但,贝多芬什么也听不到,他的世界静默无声。

这种刚毅,这种才华,大概连上天都眼红嫉妒了。两年后,五十七岁的贝多芬留下欢乐,告别苦难,与世长辞。

张海迪曾说: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苦难,在弱者眼里,是洪水猛兽,而在贝多芬这样的强者那里,却是生命发出强光的养分。

每个生命都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而苦难,就是那条裂缝,只要有光,就能点亮星空。



罗曼罗兰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贝多芬就是这样的英雄,他用坚强的意志与旷世才华,将苦难化作一个个起舞的音符,谱写了一曲曲激荡人心的英雄悲歌。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泰戈尔的诗句就像是为贝多芬量身定制的。

贝多芬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真正的强者从来不会被苦难打败,打倒你的永远只是你自己。

无惧苦难,不被眼前的苦痛所裹挟,熬过去,希望就在不远处等你。

要相信,你吃过的每一点苦,流过的每一滴汗,都是你生命的养料,都会成为你的发光源。

作者 | 闲藜

主播 | 安东尼,朝鲜冷面下藏着一颗韩国烧烤的心。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cdzhaoliang 发表于 2022-12-4 20:40:23
真正的强者从来不会被苦难打败,打倒你的永远只是你自己。

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总是有的。
kevincen 发表于 2022-12-5 08:28:49
经历了苦难,方能修成正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