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如何在6个月学好一门外语
龙飞虎
要强调的是,在今天的世界里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们需要面对大量的有关环保问题的挑战,我们需要面对很多社会混乱和战争的挑战,各种各类事情在发生。如果我们不能沟通,那我们将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能够说对方的语言,这真的非常重要。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做到?
这实际上是很容易的,看看你周围哪些已经做到的人。寻找在什么情况下,它是有效的?识别这些原则后好好利用它们。
任何一个成年人能在6个月内把任何外语学得流利
在20世纪50年代,所有人都相信跑出4分钟1英里的成绩是不可能的,后来罗杰-班尼斯特在1965年做到了,而从那时记录也越来越短
100年前,每个人都相信重的物体不能飞。而现在它不但可以飞,而且我们大家都知道。重物是怎样飞的呢?我们观察并学习从大自然中学到的原理,在这个例子是鸟飞行的原理。如今,我们甚至走得更远
你可以驾驶一辆会飞的汽车
任何人都可以在6个月内学会一门外语
怎么做呢?
有5个原则和7个行动可以跟随,可能有更多,但这些绝对是核心部分。进入这些点之前我想先说两个神话,并破解这两个神话
第一个是你需要有天赋
让我跟你说说关于佐伊的事情。
佐伊是澳大利亚人,她去到荷兰并尝试学习荷兰语。她非常挣扎,
最后人们跟她说:“没用的”“你没用天赋”“还是放弃吧”“你根本就是子啊浪费时间”,她对此感到非常沮丧。后来,她无意中发现了这5个原则,去了巴西,并把这些原则应用到她学习葡萄牙语中
6个月内,她可以说流利的葡萄牙语了。因此,天赋不重要
人们还以为学会一门外语最好的方式就是到说该门语言的国家去
到时看看在香港已经呆了10年的西方人,还是一句中文也不会说
看看那些居住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10年、20年的中国人,还是不会一句英文只待在一个新的国家本身是没用的。为什么?因为溺水的人是学不会游泳的,当你不能说那种语言,你就像一个婴儿,如果你进入一个环境,全部都是成年人在说一些你完全听不明白的话,你还是学不会。
那么,你需要注意的那5个原则是什么呢?
首先,有四个词:注意力、含义、关联和记忆。而这些很多非常重要的方面是相互连接的,特别在你谈论学习的时候。请跟随我来一趟森林之旅,你穿越森林,然后你看到一个像这样的东西,你可能注意到了树上的这些小标记,可能你没有注意它们,你刚刚学习到了这个是重要的,它与你有关系。任何有关联的东西,任何有关你生存的信息
都是值得你注意的。因此你能够记住这些信息,如果它关于你个人目标的,那么你就会注意到它;如果它与你是有关联的,你就会记住它
因此,学习一门语言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注意那些与你息息相关的语言内容。
我们接下来谈工具。我们通过使用工具来掌握工具,而当这些工具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学得很快。先让我分享一个故事
键盘是一种工具,有不同方法打中文字,这些方法属于工具的一种
多年前,我有一位同事她上夜校学习中文打字 每周二、周四晚上
她都用2个小时上课,然后也在家练习,她花了9个月的时间,仍然没学会打汉字。一天晚上,我们有一件紧急的事情,我们要在48个小时内来准备做一本一本中文的训练手册。她接到了这个活,我可以向你保证,在48个小时内,她学会了用中文打字。因为这是相关、重要的、有意义的。
她在使用一种工具来创造价值,因此,学习一门语言的
第二条原则就是,从一开始就把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像一个孩子那样做。当我初次来到中国,我一句中文都不会说,第二个星期我乘坐坐火车过夜,我花了8个小时,坐在餐车,跟一位乘警聊
因为某种原因,他对我很感兴趣,我们在那用中文聊了整夜
随着他画画、比划双手,并动用他的面部表情,我逐渐明白越来越多
是真正有趣的是,两个星期后当人们在我周围说中文的时
我能听懂一部分了,而我并没有刻意学习这些,仅仅只是在那天夜里的火车上自然的学会的。
这就引入了第三条原则
一旦你开始理解信息的意义,你就能下意识的学会这种语言。这是有充足的证据证明的。我们称之为“理解性语言输入”,这个概念被研究了二三十年,所以 起关键作用的就是理解,学语言本身不仅仅是获取大量的知识,在很多层面上语言学习更多是生理上的训练。
我认识的一位台湾女士在学校里英文成绩很好,一路考高分
大学英语也很优秀,然后到了美国,她发现证据听不懂周围人们在说什么。然后人们开始问她:“你是聋的吗?”是的,她学的是“聋子英语”。因为我们的大脑中有过滤筛选机制,只接受我们熟悉的声音
而把那些我们不熟悉的语言过滤出去。如果你听不到,你不会明白;你不明白,你就不能学会它,因此,你必须能够听到这些声音
这就需要一些方法,但更多是生理上的训练。说话需要用到肌肉
你的面部有43条肌肉,你必须协调好这些肌肉来发声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
如果你曾经花过几天尝试一种新运动,你就清楚身体会有感觉会疼痛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如果你的面部也有类似的疼痛 方法就对了
最后一个原则是状态,心理和生理上的状态。如果你伤心、生气、担心、沮丧 你就学不会。如果你是在一个开心的、放松的、好奇的大脑状态下你就能很快学会,而且,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你需要忍受语言的含混和歧义。如果你是那种在听的时候需要百分百听明白每一个词的人,你就会发疯,你会因为无时无刻的沮丧感和不完美而发疯
如果你习惯接受一些信息,忽略一些信息,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真的明白的部分,你就能学得很好,感到放松,从而快速的学习
所以基于以上五条原则,你还需要采取7种行动
第一 多听 我称之为“泡脑子”
你把自己置放在听很多很多语言的环境当中,不要管能不能理解
你要听的是语言的韵律、重复的节奏,听那些突出的特征
所以像这样“泡脑子”
第二点 是要首先明白意思,甚至在认识单词前
你可能在想,这个我怎么知道的呢?单词我都不认识,但你可以理解这些不同手势代表的含义。人类间的交流很多时候是肢体语言的交流
从肢体语言中,你能够理解很多。因此,你通过“可理解输入”获取它的含义,你还可以利用你已经知道的模式。如果你是说普通话和粤语,当你去到越南,你可以明白60%的日常用语,因为越南话有30%的国语和30%的粤语。
第三点 是要学会混合
您可能从来没想到过,如果你懂的十个动词和十个名词 十个形容词
你就能说出一千种意思,语言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婴儿怎么做的?“我”“洗澡”“现在” 这就是婴儿交流的方式,所有要学会组合 学会创造并乐于其中,你不需要做到完美,能沟通就好。而且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把注意力放在核心上。这意味着什么?
任何语言都有它的高频内容,在英语中一千个高频词汇,能够覆盖你85%的日常交流,3000个高频词汇能够覆盖98%的日常交流。
学会这3000个高频词,你就能说这门语言 剩下的就是锦上添花了
当你开始学习一门外语,从把它作为交流工具开始 第一周
你会用新语言说一些像这样的话 “那个你怎么说?”“我不懂”
“请重复”“那是什么意思”全都用你的目标语言 你把它当做工具来用, 并且利用好它,这对学习该门语言的其他东西是有重大关系的
第二周 你应该会说一些像 “我”“这个”“你”“那个”“给”“热”
像个孩子一样用这些简单的代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来沟通
然后第三或第四周,你会进入我称为“胶水词”的这部分
“虽然”“但是”“因此”,这些逻辑工具帮助你把语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你制造更多复杂的意思。在那个阶段,你已经进入说话的阶段了。当你到这一步时,你应该给自己找个“语言家长”。
如果你看看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互动,你就会明白,孩子说话时,会用简单的词,简单的组合,有时会很奇怪,也会有奇怪的发音,除了家人没人能听懂,但父母们却能理解。这样孩子就有了一种舒适的语言学习环境,父母通过肢体语言与孩子交流,使用那些他们知道孩子能理解的简单语言,这样你就能有一种“可理解语言输入”的环境。
我们知道这个有用,不然的话我们都不会说自己的母语
因此你可以给自己找个语言家长 他/她对你感兴趣 能够和你平等沟通,而且关心帮助你理解信息
语言家长有四个规则 顺便说一下,配偶在里没有那么好,明白吗?
这四个规则是:
第一, 他们会尽可能地理解你的意思,哪怕你脱离节拍
第二, 他们从来不会纠正你的错误
第三, 他们会理解你说的话并给出反馈,你也能从他们得到反馈
然后他们就会只使用那些你听得懂的词
第六件事你需要做的就是模仿面部表情
你需要正确使用面部肌肉,别人才可以听明白你发出的声音
达到此目的,你需要做几件事情
第一, 听它是什么感觉的并感觉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从你的脸上
如果有条件,你可以观察母语使用者的面部
下意识的学习他们的发音规则,然后就能自己也那样
如果你找不到能观察的母语使用者,你也可以这样(看视频)
最后一点是 你需要做到我所说的“直接联系”
什么意思呢?大多数人学习外语几乎都是用母语的单词对照目标语言,反复地在心中念并尝试记住。这样做效率真的很低。你需要做到是意识到 你所知道的事情在脑海里都有一个画面和感觉,如果你说到“火”,你可以闻到那个烟味 听到爆裂声 看到火焰。所以你需要做的是获得意向和相关的记忆,然后从另一条通道出来, 我把这叫做“殊途同归”。你从那条通道出来 构建这种技能,并且越来越熟练地把新的声音连接到你心里已经知道的画面去,过后你会自然的熟悉这一过程 在无意识中学习,所以 你需要遵循这五条原则 七点行动。
只要做到其中任何一点,你都能取得进步。并且记住, 作为一个学习者 这些事情都在你掌控之下。如果你做到以上全部,你将能在六个月内流利的学会一门外语。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广告合作|手机版|英语家园 ( 鄂ICP备2021006767号-1 )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179号
GMT+8, 2023-9-25 08:12 , Processed in 0.02849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Ya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5-2015